文人与禅师的故事

来源:网络 作者:古诗经典文学网 点击:
文人与禅师的故事 禅宗是中国八大宗派之一,是一个极为特出的宗派,既曰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然而语录公案又特别多。尤其自古以来不少文人专喜找禅师谈禅论道,彼此往来酬答唱和,留下不少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公案。以下列举数则,从中可见禅师的智慧,是历

  文人与禅师故事

  禅宗是中国八大宗派之一,是一个极为特出的宗派,既曰“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然而语录公案又特别多。尤其自古以来不少文人专喜找禅师谈禅论道,彼此往来酬答唱和,留下不少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公案。以下列举数则,从中可见禅师的智慧,是历代文人能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的重要因素。

  一、惟宽禅师与白居易

  唐朝诗人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一生虔诚信仰佛教,曾经发愿以今生世俗文笔之因,翻为来世赞佛乘、转***之缘。晚年尤其向道弥笃,频与高僧往来问道,他与鸟窠禅师的酬答唱和,留下“三岁孩儿虽道得,八十老翁行不得”的公案,至今脍炙人口。

  此外,他与如满禅师、惟宽禅师等高僧,也时有往来。

  有一天,白居易问惟宽禅师:“既曰禅师,何以说法?”

  惟宽禅师回答:“无上菩提妙道,身体力行者,是为律;口宣言说者,是为法;行之于心者,是为禅。应用之道虽然有别,但其结果目的是一致的;譬如江、淮、河、汉,依处立名,名虽有别,水性不二。所以律就是法,法不离禅,为何要在这个当中妄起分别呢?”

  白居易再问:“既无分别,何以修心?”

  禅师答:“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理?无论垢与净,一切勿念起。”

  白居易不解,又问:“垢即不可念,净无念,可乎?”

  禅师说:“如人的眼睛,容不得一物。金屑虽珍贵,入眼亦为病。”

  白居易又问:“无修无念,与凡夫又有何差别?”

  禅师答:“凡夫无明,二乘执着,离此二病,是为真修。真修者,不得勤,不得忘。勤即近执着,忘即落无明,此为心要耳。”

  白居易听后,深感敬佩,越发对佛法生起信仰。

  二、药山禅师与李翱

  药山禅师,唐沣州人,素怀大志,曾说:“大丈夫当有圣贤志,焉能屑细行于布巾耶?”遂投石头禅师出家,因住在药山而声誉震遐迩。

  当时,名学者李翱久慕禅师德行高远,一天特地亲自前往禅师住处拜访。李翱虽然是一位有名的学者,但药山禅师听说他来了,仍旧看经,如如不动。李翱愤愤地说了一句:“见面不如闻名。”意思是说:我仰慕你药山禅师的名声,特地亲自前来,想不到你却拒人千里之外,只不过是个虚有其名的禅师罢了。说完便要离开。这时,禅师开口说话了:“何必贵耳贱目?”

  李翱听了禅师的话,马上拱手道歉,并虚心请教禅师:“如何是道?”禅师手往上指又往下指,李翱不懂,禅师便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翱欣然有得,于是做了一首偈子:“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赞叹药山禅师行解合一,心中坦荡荡,已见自性本源。

  三、圆通秀禅师与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宋代文学大家,自号山谷居士,擅于诗词文章,尤好作艳词,为时人所传诵。

  有一天,黄庭坚拜谒圆通秀禅师,禅师正色的告诉他:“你的文章辞藻华美,文约义丰,难道只甘于做这种惑人耳目的文章吗?”

  正当那个时候,有一位李伯时擅长画马,禅师曾告诫他,如果每天念念于揣摩马态,只怕他日要投生马胎为畜生。李伯时一听,从此收拾画笔,不再画马。黄庭坚知道这件事,因此笑着对禅师说:“难道你也要告诫我,他日恐会投胎马腹之中吗?”

  秀禅师说:“你以绮语拨动天下人的淫心,只怕将来要堕入地狱泥犁中,而不只是投生牛胎马腹而已呢!”

  黄庭坚一听,幡然悔悟,立即忏悔谢罪。后来又经灵源清禅师等善知识的激励,终于尽摒旧习,锐志学佛,发愿戒绝酒、肉、淫欲。曾做诗一首:“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苦恼从他受,甘肥为我须。莫教阎老断,自揣应如何。”诗中充满护生的思想。


 

其他相关文章

  • 生死书旧版首页的缘起
  • 问一问就放了吧
  • 中国历史上的五大佛门皇帝
  • 袁世凯是蛤蟆投胎转世
  • 人生与幻术
  • 变牛还粮
  •  

    (责任编辑:www.gushijing.com)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