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善因得善果 (第十三讲)(4)

来源:网络 作者:古诗经典文学网 点击:
这个世间法,在台湾《六法全书》,那么厚的一本,那么多条文,你能记得?我看没有一个人能记得。办什么事情,赶快去查有没有犯法?临时去参考、去查,平时记不得,那你怎么守法呢?怎么能要求社会大众守法呢?所以

  这个世间法,在台湾《六法全书》,那么厚的一本,那么多条文,你能记得?我看没有一个人能记得。办什么事情,赶快去查有没有犯法?临时去参考、去查,平时记不得,那你怎么守法呢?怎么能要求社会大众守法呢?所以佛聪明,佛有智慧,教给大家掌握住纲领,你能够都摄六根,能够净念相继,无量无边的条文,都离不开这个原则,都是从这个原则、原理里头衍生出来的。你依著根本,所有枝叶,你都全部包括了,这个方法高明。这个摄心就重要了。我们平常修念佛法门,那就是修大势至菩萨这个法门,怎样把这句佛号念好呢?要摄心。如何收摄六根?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眼,不去见色;耳,不去闻声。我们张开眼睛,那有不见色的道理呢?耳朵那有不听音声的道理呢?都摄六根,怎么个摄法?不是叫我们整个封闭起来。是六根在接触外面六尘境界的时候,你不要用分别心,不要用执著心,你这个六根就都收摄了。换句话说,你可以见色闻声,也可以接触外面的境界,但是你不能够分别,你不能执著,你不能起心,你不能动念。果然做到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心是净的,外面境界是清净的。

  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诸位能够体会到。凡夫因为有分别、执著,有起心动念,所以在分别这个境界里头有好丑、有善恶、有真假、有是非,烦恼就起来了。我们看看婴儿,七、八个月的,我们讲他还不懂事,他很天真。什么叫不懂事呢?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没有动念。你给他糖果,他吃;他自己拉的大便,他也吃。在我们看来,那很肮脏,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要不去制止他,他还吃得津津有味。这样我们才能体会到佛菩萨的境界。

  好像在民国初年,大概是民初,还是清末,我看到有一篇文字,是写的一个法师,这个法师家里很穷,很小就出家做小沙弥。在常住里面做粗活,打扫环境,做行堂。他的心地很慈悲,知道惜福。这个庙里面养一只狗,天天 它, 狗吃东西的时候,吃它剩下来的。他就舍不得糟踏,狗吃剩下来的他吃,习以为常。有一天也是看到狗吃东西,他忽然哈哈大笑,狂笑起来了,他开悟了。以后他讲经说法,作诗、作偈,都作得很好。开悟了。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悟了以后,样样精通。他得力什么?得力是没有分别心,没有分别、执著。狗吃的、人吃的一样;它吃的、我吃的一样,不分别。

  由此可知,我们的大病,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因为妄想、分别、执著久了,已经成习惯了,根深蒂固了,现在想不分别也不行,想不执著也不行,造成严重的障碍。这是我们不但说是证果,连开悟,悟门都被它阻塞住了。怎样才能够得到清净心呢?我们懂得这个原理,懂得这个原则,就要在六根门头上下功夫。学古来大德,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六根在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不用心意识,宗门里面叫参,参就是不用心意识。不用心意识,你还清不清楚、明不明白呢?更清楚、更明白。譬如我们见,凡夫用眼识见,六识分别,我们今天不用六识了;七识执著,不用七识了。于是乎这个见,也就不是眼识见了,是什么见?见性见。《楞严经》上讲的:‘十番显见’,见性见,闻性闻,这就是禅宗里面讲的明心性见。只要你离开心意识,你所用的就是真心,就是本性。所以交光大师在《楞严正脉》,那是他的注解,他老人家主张《楞严经》的修行方法,最重要的纲领—舍识用根,他讲的话一点都不错。

  《楞严经》上自始至终,释迦牟尼佛确实是这个意思,叫我们舍识用根。舍识用根是诸佛菩萨真实智慧。我们用识不晓得用根是凡夫。他两种不一样的地方在那里?就是用根性,用根,根中之性,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识里头有妄想、分别、执著。不同的地方就在此地。在果报上,那就圣凡不同。能够舍识用根,不但他不是六道凡夫,他也不是十法界里面的行者,他超越十法界,他是一真法界的法身大士。那么用识不知道用根性的,这是六道凡夫。所以这个果报差别太大太大,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摄心是戒律从根本修,他不是在枝叶上,他修的究竟,他修的圆满。为什么呢?他得定。摄心当然得定,定决定开慧,这是掌握著原理、原则,掌握著核心,真正知道从根本修。


 

其他相关文章

  • 如是因果
  • 持戒念佛才能受益
  • 敲骨榨髓
  • 不良少年
  • 管义居士
  • 癔病
  •  

    (责任编辑:www.gushijing.com)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热点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