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震海:南海冲突将长期化 中国不能袖手旁观」正文
最近,中国在南海先后与一些东南亚国家和美国发生了冲突,两者性质和规模不同,前者属于主权争端,后者则属于双方对专属经济区的理解不同,但两者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即都涉及到南海,而且在中国与东南亚的主权争议中也似乎可以看到美国的影子。虽然中美高层已基本达成共识,未来将尽力避免舰船冲突事件,但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如何与美国因素展开互动,却值得人们思考。
中美南海摩擦将长期化
中美舰船在南海的冲突,与八年前中美军机相撞事件如出一辙,虽然事件的程度轻很多,而且覆盖事件的框架也明显不同,但从中折射的中美两国的互动逻辑却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与八年前相比,中美两国在合作之余的的公开和潜在竞争态势日趋明显,因此双方在接近对方领土、领海和核心利益的区域从事具有针对性的情报和侦察互动,必将成为一种近乎耳熟能详的事实。更重要的是,双方内部都有一些持有强硬立场的人士或派别,将以故意冲撞对方底线为手段,试图测试对方的容忍程度或传递某些强硬信息。过去几年里,中美双方潜艇互相尾随跟踪,甚至有时故意产生近距离默摩擦,与其说是技术故障,还不如说是处出于上述目的之故意所为。
从更大的背景上看,相当长一段时间来中国在南海主权问题上与周边国家的争端,其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因此也是中美竞争的另一个反映。对东南亚国家而言,在中美两国大国之间保持平衡,谋取本国利益,并借助美国之力在与中国的南海主权争端中占据上风,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南海主权问题的主要特质。在这一背景下,此次事件中围绕专属经济区或驱逐手段等的争论都仅反映了事物的表层,更大、更多的冲突还在后面。当然,由于中美已经建立了相对较为完善的沟通机制,因此每一次冲突只要不导致重大人命灾难,总会经历一个冲突-沟通-解决-再冲突-再解决的循回过程,直至中美关系的态势基本明朗和稳定。
主权争议:顾全大局与法律先行
相同的逻辑也体现在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主权争议上。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将有待中国和平发展势头的基本确立以及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基本确定,但这一过程将十分漫长;其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及其背后心理,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微妙和深刻的变化,而且这种微妙的变化则将折射到南海主权争端等已经存在的争议议题上。因此,在漫长的过渡期如何一方面既从长远和战略着眼,保持中国和东南亚关系的稳定和顺畅,同时又兼顾到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微妙变化的有争议的议题,是中国外交在南海问题上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正日益明显地面临四组挑战:一是中国海洋战略发展与南海主权争议迟迟未能解决之间的矛盾;二是搁置主权、共同开发与有关国家不遵守之间的矛盾;三是“与邻为善、与邻为伴”方针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崛起潜在担忧之间的矛盾;四是主权争议留待未来解决与各有关国家都在相继争夺资源、时不我待之间的矛盾。
南海主权争端还有一个更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即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大象与周围瓷器之间的关系,亦即东南亚国家对崛起的中国怀有一种潜在的忧虑,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南海主权争议的背后,始终有美国的影子。由于东南亚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潜在担忧,东南亚和美国在共同应对中国的问题上找到利益交集点,也使得美国因素在中国与东南亚的南海主权争议问题上得以乘虚而入。
对中国来说,未来需要在微观与宏观背景上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从宏观上看,作为地区间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必须从与美国互动的角度来审视南海主权争端;如何从争取东南亚国家的宏观战略上,而不是一时一地的得失上来来看待南海主权争端,这应该成为一个新的战略视角。
当然,从技术层面上看,由于联合国限期各国在五月十三日前须提交海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方案的申请,因此各国似都在紧锣密鼓地做出动作;中国也不能袖手旁观,必须利用这一机会争取未来南海主权解决的法律制高点。
(作者为凤凰卫视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