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美南海战略报告建言强势合纵遏华」正文
随着美国新军事战略瞄准中国后,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格林纳特(Jonathan Greenert)10日出席了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南海战略报告发布会,公布未来10年至15年,美国将有超过1/3的美军战舰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该智库同日公布报告,为美国参与和深入南海事务建言献策,称为了应对中国在南海的“霸权”,美国需要增强海军实力,在亚太编织“轴辐式”安全伙伴网络,除了日韩澳这些传统盟友国家,美国需要和印度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发展和强化伙伴关系,努力建立“多边机制”解决南海主权争端,同时保障所谓的“航海自由和开放”。
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将自己修饰为“首位太平洋总统”,将美利坚标榜为“太平洋大国”,国务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更是称“21世纪是美国的太平洋世纪”,将美国亚太外交重心转向经济。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总监兼顾问克罗宁(Patrick M. Cronin)和美国国际政治理论家、新美国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卡普兰(Robert D. Kaplan)等发布战略报告,认为美国21世纪的“亚太领导力象征”在于南海。但由于中国的经济和军事崛起以及担心中国不愿意遵守现行法律规范,美国在南海的利益(希拉里国务卿2010年将南海定性为关系美国“国家利益”)愈趋面临风险。中国的反介入和区域封锁能力就可能改变整个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战略结构。
“轴辐式”安全伙伴网络遏华
报告指出,南海是全球化和地缘政治的“冲突点”,也是中国军事崛起过程中愈趋挑战美国海军主导地位的水域,这种趋势如果继续下去的话,有可能颠覆美国自二战以来保持的权力平衡,危及南海水域的航线通道(SLOC)。美国作为全球航海自由的主要护航者,在海洋航道自由和开放方面存在持久、深层次利益,支持航道开放也是为了商贸和开展人道主义干预(humanitarian interventions)和沿海防御(coastal defense)等“和平军事活动”。但是,中国则继续挑战这种开放性,方式主要是质疑历史上的海洋准则,以及发展相关军事能力,以威胁他国勿闯入南海水域。
但是,报告强调,南海重要性仍然被低估,国安领域有关南海的讨论尚不宽泛,而数十年来由美国扶持的旧时规则体制因中国崛起而备受质疑。而且,美国能否在21世纪领导亚太,决定性因素就要看处于战略领头地位的南海。如果美国海军、空军实力下滑的话,对南海存在主权索求的国家,如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都将面临“芬兰化”(Finlandization,主要指冷战时期位于苏联旁的芬兰,因忌惮苏联的威吓,在外交与内政政策作为上有所调整配合,被质疑是屈服于苏联的霸权)风险。
而且,南海重要性仍然被低估,国安领域有关南海的讨论尚不宽泛,而数十年来由美国扶持的旧时规则体制因中国崛起而备受质疑。而且,美国能否在21世纪领导亚太,决定性因素就要看处于战略领头地位的南海。如果美国海军、空军实力下滑的话,对南海存在主权索求的国家,如越南、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都将面临“芬兰化”(Finlandization,主要指冷战时期位于苏联旁的芬兰,因忌惮苏联的威吓,在外交与内政政策作为上有所调整配合,被质疑是屈服于苏联的霸权)风险。
但从战略优先角度考量,美国需编织新的安全伙伴网。这种新安全伙伴网应该是“轴辐式”的,对象除了日韩澳这些传统盟友国家,美国需要和印度以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发展和强化伙伴关系。一种围绕“美日韩澳态菲”的联盟模式。这是美国的长期目标。
对于该报告这一建议,中国分析人士认为,虽然中方理解美国重回亚太并同亚太盟友强化关系的做法,但近来美国在亚太的动作似乎有些过分了。但是,由于中国在地缘上对周边国家都有比美国更大的经济影响力,美国欲通过“重入亚洲”通过经济遏华并不占优势,比如泛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就在日本等国遇到阻力。而且,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不希望因美国介入搞僵对华关系,对美国“结盟”态势持有疑心,担心和中国发生对抗。
阻止中国成为“南海霸权国”
报告认为,南海系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咽喉”,海洋航线错综交替的经济脉络。美国每年在该地区的贸易额高达12亿美元左右;在人口分布上,南海也是21世纪全球经济的中心;而且,南海地区被证实的石油储备高达70亿桶,天然气储量更是高达900万亿立方英尺。中国为了保持能源的持续供应,防止能源停滞导致的国内动荡,南海首当其冲成为其力保的蓝水海区。中国海军很容易集结的区域就是南海,宣称主权和保护该地区资源。周边国家开展对华经贸,有时也不得不作出缓冲。
报告特别指出,除了南海所处的地理位置,中国深入南海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西方国家在过去1个多世纪对中国的侵略史,所以不能简单地撇开历史因素谈南海。19世纪末,中国清朝政府被贬为“东亚病夫”,周边国土沦丧,遭英法日俄等国侵占。20世纪又遭遇日本侵略,丧失山东半岛及“满洲诸省”。这是中国的耻辱,但最终还是挺了过来,现在为了确保十几亿人口的经济福利,中国非常愿意扩大自身的战略空间,对外宣示绝对不允许外国势力占到便宜。
但是,一旦中国在南海获得足够影响力,南海对于中国来说就相当于美国20世纪逐步壮大时期的“加勒比海大部(包括墨西哥湾)”,也就是一种“地区霸权”象征性和实体性的体现。加勒比海本是国际水道,但美国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却试图在那里称霸并建造巴拿巴运河。正是因为对加勒比海的统治,美国最终成为了西半球最强大的力量,并进而影响东半球的力量平衡。虽然加勒比海和南海在地缘政治上考量,存在影响力的不同,但中国面临类似的形势,可能成为“南海霸权国”。
除了地理、历史和经济因素,南海问题的重要性也和中国政治体制相关。报告称,中国最终会变得更为民主,但一个更趋民主的中国不一定能够保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不逞能”。
相反,如果中国继续专制体制,或者半专制形式,未来就会有一定程度的“侵犯姿态”,从而推搡周边地区国家。但无论如何,南海在中国心目中的战略地理位置是不会变的。而且,很少有人在南海寻求冲突,但实际上中国更有可能通过间接方式(合作+威压),在永远不付诸武力的情况下寻求冲突,以获得地区影响力。如果中国颠覆地区平衡,使得该地区形势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其周边更小国家都会被颐指气使,美国也将被挤出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外围地区。
为了应对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霸权,报告认为,美国可以和在南海问题上民族主义色彩比较浓厚的国家(如越南和印尼等)加紧利益联系。比如,越南不希望被(中共)“芬兰化”;印尼自己也想保护资源储备和渔业资源方面利益;日韩印都是寻求平衡中国实力的国家,民族主义同样在高涨。
不过,报告承认美国无法在亚太打造诸如“北约”式的安全联盟,这在未来也不可能成型,但是,美国可以同印度洋-太平洋地区新兴伙伴国家的安全联系,同时支持单个国家基本军事实力的提升,尤其是东南亚那些盟友国家。
逆转美国海军的颓势
报告认为,为了更好地同中国等打交道,美国必须首先有可信军事姿态的支撑。美国为此应强化海军在亚太的长期存在,逐步建立一个由346艘舰艇组成的舰队,而不应该因军费紧缩而缩减这一领域投入。而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海军力量的缩减更令人担忧。里根时期的美国海军战舰数量高达600艘,但现在这一数字为284,虽然已制定了扩大至313艘的规模计划,但当前的成本超支、生产滞后和预算紧缩等并不支持这一计划。按照当前预算削减步伐走,美国海军未来10年战舰可能降至250艘。
报告认为,这些数字大小很重要,尽管有人更注重战舰的排水量、武器装备以及打击能力等。但是,1艘战舰不可能同时或立即派遣至两个目标领域,随着五角大楼对海军规模的最新调整,全球更需要美国海军关注的就是南海,因为南海是链接能源地区中东和经济动力厂东亚的主要通道。
对于该报告这一建议,专家称,其可行性度比较低。事实上,美国海军2005年曾计划打造拥有一个313艘舰艇的舰队计划,但2008年末爆发金融危机至2010年,美国海军这一计划开始销声匿迹,2010年初,简氏周刊认为,美国海军在2020年中期打造的舰队计划规模远不及313艘。美军也曾勾勒并告知国会在2040年前打造一个301艘舰艇的舰队。所以,计划由346艘舰艇组成的舰队有点夸大其词。
奥巴马1月5日宣布了由自己全程参与、酝酿近3月之久的未来10年新军事战略,缩减对象主要侧重陆军。该战略旨在突破中国、伊朗等国家“阻止美国进入南海、波斯湾及其他战略地区的任何行动。奥巴马大致介绍该战略时称,战略旨在努力确保美国“第一军事强国”地位,同时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而且,奥巴马拒绝减少目前的11艘航空母舰数量,认为美国在亚太需要有足够的军力制衡中国。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为民9日称,这份文件中针对中国的指责毫无根据,不可能取信于人。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认为,美方在这份文件中对中方的指责是毫无根据的。
支持以多边机制干涉南海事务
报告认为,在外交和安全议程当中,华盛顿需要继续确保首要南海和平与安全。通过地区论坛,和平解决争端,并在长期建立就南海争端解决的“多边机制”,同时也注重双边接触,避免刺激中国。
2011年11月东亚峰会期间,18个国家当中就有16个国家支持通过多边机制解决南海主权分歧。
美国“重入亚太”的同时,要同时在中东和亚太保持军事存在,这永远是中国继续崛起过程中的“压力点”。克罗宁和卡普兰认为,中国大陆、台湾、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文莱对南海存在主权索求。这些国家对南海的部分或全部主权索求都基于自己海岸线,中国宣称对整个南海拥有主权。其他各方主权索求则复杂,如果,美国和有关各方合作,就可以使中国按照国际准则行事。
但中国将南海视为“核心利益”,上升至与台湾和西藏同等重要的战略要位,坚持通过双边解决争端,对争议各方采取“分而治之,逐个攻破”的方式。而多边解决南海争端将使得中国处于劣势。
中国在亚太地区同日本、菲律宾及越南等国存在领土争端,尤其在2010年,这种争端逾趋白热化,促使地区国家政府请求美国加强亚太军力并参与亚太政治事务等。美国国务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曾出面调停,将中国南海视为美国的“国家利益”,呼吁以“多边机制”解决该争端,激怒了北京一些军政领导人,尤其是那些认为美国有意遏制中国亚太影响力的解放军年轻将领。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曾表示,中国会坚持和主权声索国一对一谈判,不会将南海问题国际化。中国外交部也已多次表态反对将南海问题国际化。
南海合作首先要有美军优势
报告认为,美国在南海不需要、也没必要同中国对抗或冲突,中美两国在南海可以开展合作,惠及彼此,其他亚太国家亦如此。所以,美国需要搞好对华关系,避免偏离正常轨道。对于今后10年,克罗宁和卡普兰在报告中提出“合作为首”(cooperative primacy)的概念,即“在南海,美国必须首先强化自身(军事)优势,同时再开展更广泛的地区合作”,以保护美国及其盟友在南海的利益。
“军事优势支撑下的对华合作”就是美国需要积极开展对华经济和外交接触,但前提是有美国强大军力和经济发展的支持。报告称,比较现实的话,美国对华政策首先是在美国实力的支撑下,积极开展基于规则的合作,这可以避免军事冲突,但难免外交对抗。
对此,中国问题专家认为,克罗宁和卡普兰将这种合作进行了划定,认为开展这种合作更应该在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下进行,而不是中国。这种明显是美国军事霸权思维的缩影,即在军事强权下开展合作。对于这种姿态,中国周边有些国家对美国意图也存在戒心,尤其是涉及军事利益方面的顾虑。克罗宁和卡普兰在报告中对这种合作也给出了解释,认为“合作为首”并不是要支配一切,而是美国“保持”地区大国地位,以带领其盟友和伙伴国更多地独立行事。这样的话,即使美国负担变轻,这些国家照样可以维持权力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