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中国缺乏战略眼光」正文
在不久前落幕的第六届东亚峰会上,南海问题成了关注的焦点,因为不少国家提到南海问题,并且直接或间接讲到中国。中国原以为南海问题比较复杂和敏感,多数东盟国家在会上会避免谈及。见到这出乎意料的局面,温家宝总理不得不作出回应。他说:“关于南海问题,东亚峰会不是讨论这一问题的合适场合。我本来不想说这个问题,但一些国家领导人点到中国,来而不往非礼也,我愿重申一下中方的立场。”
“来而不往非礼也”,这句话在中国往往是比较生气的时候,作为回击时的一句开场白而使用的。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中国在东亚峰会上的不满心情。而这种不满情绪在《环球时报》11月18日的时评中则表露得更加明显,该时评借专家之口呼吁:“中国和平崛起应有底线,尽快扭转被动局面。”
时评指出,中国的外交和战略要有新的大思路。韬光养晦应该是自信的韬光养晦,和平崛起应该有非和平的底线。要在更大的范围内与美国接触、对话和交手。要考虑推出中国版的东南亚“马歇尔计划”和南亚的“马歇尔计划”,帮助与中国没有领土领海冲突的国家(也许可称为“中国与东南亚睦邻合作计划”等等),着力加强东亚经济合作,不让美国环太平洋合作的设想冲淡东亚的区域合作。在南海问题上要划出底线。要在硬实力上做好准备,如果某些国家一味要冲撞中国的底线,中国应考虑采用各种手段(如经济手段),甚至有理有节地使用非和平的手段来对应,从而扭转被动地位。要加紧软实力建设,以强势话语和政治软实力回击美国的挑战,并介绍中国模式成功的原因。
这些建议是否成熟、妥当,在此不多作论述。但是,其指出“中国的外交和战略要有新的大思路”的观点,显然是一箭中鹄的。长期生活在美国的日本媒体人日高义树最近在德间书店出版了一本新书――《美国的历史性危机令日元和美元何去何从?》,书中提及他对基辛格的一次采访。在那次采访中,基辛格认为中国缺乏战略眼光和考虑,比如,“中国因为这次来自美国的货币和金融问题而受到沉重的打击。可是,迄今为止,中国一直认为这个货币和金融问题是美国应该考虑的问题,不是自己需要考虑的问题。因此,(货币和金融问题发生后)伤透脑筋,不知怎么应对是好。虽然中国经济不至于因此而停步不前,但其领导人面临着艰难的局面也是事实。”
尽管基辛格举的是货币和金融问题的例子,但是,他作为来自美国内部的一个重要角色,批评中国缺乏战略眼光和考虑,还是很值得深思的。南海问题何尝不是如此?!一厢情愿的政策和期待不能解决纷繁复杂、利益交错的国际问题,作为一个希望有作为和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必须要拥有能够穿越时代迷雾的战略眼光和考虑。在中国常听说“时间对中国有利”这一观点,如果真是那样,那就更要拿出经得起长时间跨度考验的战略方针来,而不能借口“时间对中国有利”,便不考虑及时有所作为,不正视面临的严峻问题,虚度时光,以致失去解决问题的大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