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宗泽:欧洲的安全模式为什么会失败?

作者:阮宗泽发布日期:2016-04-22

「阮宗泽:欧洲的安全模式为什么会失败?」正文

2014年是一战爆发100周年,也是甲午战争爆发120周年。在年初乌克兰危机出现之前,特别是自2013年以来,舆论界有人认为2014年东亚有可能复制一场战争,而且中日之间在钓鱼岛问题上必有一战。谁也没有想到乌克兰危机横空出世,把世人的目光又吸引到了欧洲。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2014年初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也将东亚形势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形势相比。他称,一战以前,德国和英国依存度非常高,但并没有阻止战争的爆发。①言外之意就是,尽管今天中国和日本之间的经济依存度很高,恐怕也很难避免冲突的发生。他的这个讲话因不合时宜而受到国际舆论的批评。

事实上,战争与冲突并没有发生在东亚,而发生在欧洲。通常西方人,特别是欧洲人,长期以来宣扬这样一种观点,把所谓欧洲的安全模式描述成一个典范、一个楷模。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要搞双东扩,一个是北约的东扩,一个是欧盟的东扩;他们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输出稳定”。意思是,我东扩到哪里,哪里就稳定、哪里就是和平、哪里就是繁荣。但乌克兰危机恰恰说明了一个严峻的现实:欧洲的这一安全模式已告失败。为什么?

第一,欧洲的这种联盟关系是冷战的产物。北约并没有因为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而终结,反而一路发展。他们认为,冷战结束是西方军事联盟的胜利,既然我是胜利者,所以还要进一步强化北约的作用,以维护西方的安全。北约在冷战时期是有一个对手的;冷战结束以后,对手没有了,动力在哪里?就是要吸引更多的国家加入北约,增加其合法性,不停地东扩就成为北约生存的合法性和动力。这反映了北约和西方的傲慢。但问题是,在非北约国家和非联盟国家看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安全困境。你不停往东扩,得寸进尺,完全忽视了对俄罗斯的尊重和其敏感性的感知;这就暴露了欧洲安全的内在矛盾。在西方看来,它的东扩是为了输出稳定;但在俄罗斯看来,则是不断地受挤压,被欧洲排挤。俄罗斯本来是想千方百计地融入欧洲,而且把融入欧洲作为外交的主要方向,这是俄罗斯双头鹰政策的一个方面。当时俄罗斯加入七国集团、继而成为八国集团成员之后,有一种观点认为,俄罗斯跟西方的关系出现缓和迹象。但我们看到,乌克兰危机之后,西方做出的第一个重大政治决定,就是把俄罗斯开除了。俄罗斯曾提出了俄罗斯版的欧洲安全框架,试图与欧洲的安全概念进行对接,以此表示俄罗斯对于欧洲安全是有贡献的。但是,西方一直不在意俄罗斯对美国建立反导系统的关切。对于北约东扩,应该说俄罗斯是划了几条红线,但是都被一一冲破。由此可见,正是西方无节制地挤压俄罗斯,使之无路可退。在这种情况下,乌克兰危机的爆发是必然的。俄罗斯为什么反应这么大?尽管乌克兰并非北约成员,但随着其进一步向西方倾斜,很可能加入北约,而且西方也不加掩饰地说要把乌克兰囊括进来。因此,正是西方的这种扩张政策导致了乌克兰危机。西方对于乌克兰危机的反应,就是进一步孤立俄罗斯、拉拢乌克兰。这说明西方从根本上讲并没有改弦更张,相反进一步强化了俄罗斯对西方推行遏制政策的担心。

第二,冷战后,冲突和矛盾最多的地方实际上是在欧洲。亚洲地区一些国家关系一度也很紧张,但是,“吵归吵、说归说”,并没有“动刀动枪”,东亚地区三十多年来并没有发生战争。与此同时,欧洲却战火频频,这说明欧洲本身的安全问题没有解决。但是,人们忽视了这一点。欧洲过去四处宣扬其安全模式取得了“成功”,还要推行到东亚地区。在研究东亚安全的时候,舆论和学术界往往有这样一种说法:东亚地区缺乏一个类似欧洲一样的涵盖整个区域的安全框架,因此有很多安全上的漏洞和短板。然而,事实是,欧洲在冷战结束以来爆发了不少战争,而东亚地区虽然紧张,却没有出现任何热战。所以,欧洲国家在大谈其“输出稳定”时,只需滤去泡沫,就能看到其安全问题存在隐患。欧盟同样如此。它不停地扩大,同样声称欧盟扩大就是“输出稳定”、带来繁荣。同时,欧洲也在推广其经济一体化模式。在东亚地区,包括在东南亚国家,有人把欧洲模式看成“高大上”模板来学习。但近年来,欧洲一体化的光环受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进一步黯淡。2014年9月初,笔者到东南亚访问,走了几个国家后发现,东南亚一些官员和学者的口气有了变化,他们认为还是走自己的路更靠谱。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和乌克兰冲突让欧洲模式黯然失色。乌克兰危机说明欧洲安全模式有漏洞;主权债务危机则暴露了欧洲经济模式有隐忧。长期以来,欧洲模式是欧洲引以为豪的软实力,但如今无论是从安全上还是从经济上看,两场危机都为欧洲留下深深的伤痕。

第三,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目的是推动俄罗斯的政权更迭。西方一拨又一拨地打击和制裁,主要集中于普京的心腹和侧近人士,针对一些关键的能源和金融机构。西方把矛头对准普京,就是在说“都是普京惹的祸”,对普京进行精确打击,也就是把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普京,以削弱普京的权威。此举在于造成俄罗斯内部的不满,挑动内部生乱。但是,事与愿违,在西方的轮番围攻之下,普京支持率不减反增,而且居高不下,超过80%,让普京获得前所未有的支持。②冷战结束以来,西方一直没有放松对俄罗斯的遏制,这才是导致欧洲安全问题的根源。当前有乌克兰危机,以后也不排除出现其他危机的可能。有人会问:今天在西方与俄罗斯之间会不会爆发一场“新冷战”?从一定意义上讲,冷战这个铁幕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东移了,如果说以前是在东欧地区,现在则移到俄罗斯的家门口。

第四,乌克兰危机恰恰是美国所谓“重返亚洲”、“转向”亚洲而顾此失彼的另类注脚。五年前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伊始,就高调宣布要“转向”亚洲,言外之意就是欧洲的安全问题已经搞定了,你们放心吧,欧洲将万事大吉,我现在要移师亚洲了。乌克兰危机的爆发让欧洲人伤心不已,他们私下责备美国误判形势,向欧洲发出一个错误的信息,说“欧洲安然无恙、西线无战事”。而乌克兰危机的恶化,又让美国不得不“重返”欧洲,并且不得不采取更加强硬的对俄政策,以弥补过去一段时间来对欧洲安全的忽视。而美国这种对俄罗斯示强的表现,又给欧洲增加了不恰当的压力。对不少欧洲国家来讲,它们对俄罗斯的政策与美国相比是有“温差”的。从地缘政治上讲,美国隔那么远,而且跟俄罗斯没有紧密的经贸关系;欧洲可不一样。欧洲的能源对俄罗斯的依赖较大,比如德国三分之一天然气还指望俄罗斯供给,马上冬季又要来临,能源问题会更加突出。假如与俄罗斯完全“撕破脸”,那么这个冬天会“更寒冷”。可见,美国想对俄罗斯采取一系列强压举措,以此表示对欧洲盟友的“安抚”,但一旦过头,也会让欧洲不满。如果欧洲在美国的压力下不得不亦步亦趋,反过来会让俄罗斯采取强硬的报复措施,而较少顾忌到欧洲的利益。这将把欧洲置于一个尴尬的境地。

另一方面,美国还要对亚洲盟友进行安抚,特别是需要在亚洲地区采取一些“示强”的举措,避免乌克兰危机在亚洲重演,以便让亚洲盟友放心。美国多次表示,尽管要应对乌克兰危机,但不会从亚洲抽身,不仅如此,还要继续加大投入,不会停止“再平衡”的步伐。于是美国有意要在亚太地区采取一些强硬措施。其高官不惜在钓鱼岛、南海问题上做文章,声称如果钓鱼岛受到威胁,美国要采取军事手段进行反击等。总之,美国试图东西兼顾,但往往是顾此失彼。无论是欧洲还是亚洲,其盟友都对美国的承诺心生疑虑。可以说,乌克兰危机为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提供了新的诠释。

注释:

①"Abe's Speech at Davos Draws Criticism", http://news.xinhuanet.com/english/video/2014-01/24/c_133070406.htm;"Analysis: Fallout Lingering from Abe's World War I Reference", January 25, 2014, The Asahi Shimbun, http://ajw.asahi.com/article/behind_news/politics/AJ201401250056, last accessed on 4 November 2014.

②在俄罗斯,普京的支持率达到80%,过半人相信国家正在发展,http://news.qq.com/a/20140327/006061.htm,2014年11月4日访问。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