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人物看家国情怀

作者:佚名发布日期:2016-07-11

「从历史人物看家国情怀」正文

同样是楚国人,同样是悲剧英雄,从屈原到项羽,穿过历史长河依然可以感受到时代英雄在国破家亡后无处可走的情境,他们唯一的路,就是死亡,以死亡来终结所有的苦难,用生命向世人诉说他们的爱国情怀。

屈原的家国情怀

从屈原谈起,屈原在楚国的政治斗争中代表革新派和抗秦派,他的失败也意味着楚国的失败,国家的灭亡就等于他的灭亡,国家与屈原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一个结。

战国时期秦楚两国最强大,有纵合则楚王,横成则秦帝,两国之间的战争十分激烈。

秦楚战争频繁

秦楚战争频繁

屈原出身贵族之家,被楚怀王任命为三闾大夫。由于屈原博闻强、明于治乱,又善于外交辞令,因而深得怀王信任,常被委以重任,是楚王的左膀右臂。屈原本人也为国家竭尽了自己的全力。他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在改革中,保守派一直主张亲秦,腐败无能。屈原的政治主张和一些改革措施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屈原的政治才能又遭到他们的嫉妒,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排挤屈原并加以污蔑,企图间离他与楚怀王之间的关系。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使得国家陷入危机。

屈原保家卫国,视死如归

屈原保家卫国,视死如归

危机一直持续着,这时楚怀王才想到屈原,并重新派屈原去和齐国重新建立邦交。屈原把自己和国家早就连为一体,不顾自己的利益与安危坚决与亲秦派作斗争,尽力维持齐楚邦交。而在国家向着良性角度发展时,昏庸的楚怀王再次背叛了齐国,屈原苦苦相劝,被谗言惯坏了的楚怀王,最终放逐了屈原。

无数次的谏言终究还是换来放逐,社会的黑暗让屈原无法呼吸,国破家亡使得他无路可走。最后,只能以死明志。国没了,就是家也没了。他的死是爱国主义的升华,是对黑暗的抗争,也是家国一体的写照。屈原死了,但他依然活着。

项羽的家国情怀

屈原投江自杀,是默默地离去。而西楚霸王项羽的死,是在汉军的包围中,壮丽乌江自刎。项羽在死前本有机会逃脱,但是他选择死亡,在小编看来,失去人心失去战斗力的楚军,在楚汉之争中早已死去,而死亡也正是项羽的最后一条路。

为什么说项羽的死是他的最后一条路呢?

内部因素上,从项羽这个人的性格特征来看,年少粗犷,才气无双。在他看到秦始皇时,他说:那寝秦始皇没什么了不起,我可取而代之。于是学文习武,但是项羽学文不成,习武不就,他的回答是:学习读书写字只会记住姓名,学习击剑,只有匹夫之勇,我要学习兵法,指挥千军万马。但项羽自身生性粗犷,"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这成为他后来演变成兵败自杀,成为悲剧英雄的重要原因,英雄殉道,也源于自身内部因素。

悲剧英雄:项羽

悲剧英雄:项羽

除开无法改变的先天性格因素,自然还有后天外部作用因素。无论是起兵江东,驰骋中原,还是巨鹿大战 受降章邯,抑或是设宴鸿门 分封诸王,这些历史上著名的与项羽有关的战争中,可以看出项羽有着过硬的战术,但是缺乏机智的谋略和宽广的气魄。

只能说项羽很大程度上是带有妇人之仁的,在小事情上讲信义,大事情上糊涂,又听逆耳的忠言。为小家而失去大家,是项羽在家国情结上自己给自己埋下的一个坑,并情愿往里头跳。

入关却不做关中王,不讨伐刘邦,反而找楚怀王麻烦;接受章邯投降后,直击秦都,却在新安坑杀了二十余万秦将卒,是痛快一时,却大失人心;鸿门宴中错过刺杀刘邦的机会;而鸿门宴后进兵咸阳,杀秦将王子婴,火烧秦宫室。放弃称帝机会,为的是:"富贵不还乡,好比夜里穿绣花衣,没人知晓而自称西楚霸王"。同时又大封十八诸侯王。楚汉战争中,怀疑范增和钟离昧,失去贤臣,刚愎自用,连连上当,转胜为败。逐渐被困垓下。无处可逃,只能已死终结。

假如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并了汉军,登基当皇帝,其谁曰不然。但后天的外部因素使得项羽在创造美好前程的同时也给自己埋下的致命的一笔。

何为国家?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而屈原和项羽就这样为国为家也为自己,以死来终结无法扭转的局面。这是他们的无奈,也是他们的必然。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