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平:如何把握读研生涯」正文
如何解决中国学生考研的盲目性?我想我能够提供明确无误的答案:考研必须旗帜鲜明地以终生职业为目的。不确立这个目标,不把这个问题想透,就不可以轻率考研。否则,多一个学位,多一份精神负担、多一份求职压力、多一份年龄恐慌、多一份人生失落。
读研的目的就是要你在职业场上证明高等教育如何改变你的命运,提高你的地位。如果读完研究生和大专毕业工资一样高,你简直就是辱没了高等教育的神圣性。
其实对于绝大部分的研究生来说,如果能把精力投入跟自己的兴趣相关的行业,一般来说都会有比较辉煌的成就。
在《仙人指路》里,我写过一篇文章《新杂志旧杂志》。文章里的女主人公“旧杂志”,在北京广播学院读研究生,但毕业后却找不到像样的工作。经过半年努力,她只得到了一份广告公司月薪2000元人民币的工作。如果读完研究生和大专毕业工资一样高,那么读研究生究竟有何用处?正所谓硕士到手烦恼起,北广毕业等于零。
那么她的问题在哪里?就在于她虽然苦读多年获得北广的硕士学位,但在其他方面的发展却非常落后。换句话说,没有以就业为指导全面协调发展自己的能力。最糟糕的是,她以自己来自农村不施粉黛、素面朝天而辩护,说一支口红贵得可以贵到农村一家人几个月的口粮钱,一瓶香水甚至可以超过一个农民一年的收入。这可谓极其陈旧的观念。我也以种地为比喻,告诉她说,作为记者,你每天都要和人面对面交往、眼对眼对流、口对口呼吸,你的面孔,就是你的耕地;你的口红,就是你的化肥。为了土地 面孔 的肥沃而投资一些颜料和油料,是农民兄弟都深谙的伟大智慧。这是投资,而不是挥霍。这是施肥壮苗,而不是水土流失。
“旧杂志”可谓“坏的读研”的典型性人物。如果以就业为指导,“旧杂志”同学读研时就不会只重视新闻理论和技巧,而不学习现代媒体人应该有的现代气质、表达和思想。
其实,熟悉我的读者和学生都知道,关于考研的话题,在我的各种演讲、文章和关于职业问题的专著《邮箱里的灯光(骑驴找马)》中,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和重要的位置。
我的核心思想,就是读研要有目的。这个目的,就是要有职业目标。读死书而不考虑就业可能,求学位而不追求就业技能,是中国教育最大最大的弊病之一。很多人在拿到他们苦苦追求默默等待的那张文凭之后却发现自己找不到工作,或者即使找到了工作却远远低于自己当初的期待值,被工作抛弃,被机会抛弃,被社会抛弃。他们,几乎所有人的核心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没有把自己的奋斗与出路结合,把自己的学习与生存挂钩,把自己的成功与就业焊接,把自己的幸福与工资串连。
如果说在高考阶段,大家的人生理想、理性和志趣都处在不确定的状态,在就业目标上也许可以,甚至必须稍微缓一缓,不必那么急切地决定。但临到大学毕业时期,如果你决定考研,你就一定要仔细想清楚你考研的目的 毕业后出来干什么。因为,“更好的职业”才是人们读书的主要理由。如果对这个更好的就业出路存在怀疑,就千万不要跳进研究生的火坑!
我曾经粗略地把大学后教育阶段即“研究生”阶段,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以“研究”为导向、以“创新”为目标,比如基础科学和高科技,这样的研究生,毕业后的职业取向是大学、政府或企业的研究机构,其职业头衔是教授、研究者……在这种以研究为导向的大学后教育中,博士学位往往是未来的入门资格。这样的研究生,我称之为“学术研究生”。而另外一种,虽然在美国以及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体制中已经实现多年,但可惜在中国还没有被人们意识到,这就是职业学院制度,比如医学院、法学院、商学院等等,这种学院的学生,本质上不是“研究生”,而只是一种为了进入所学专业而接受的职业培训。这样的研究生,我称之为“职业研究生”。把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研究生分开来命名,一个重大的教育理论问题就可以得到普及澄清,考研目的性也就随之而水落石出。
但一般中国学生心目中的考研,却往往只是把本科阶段的学习科目多学两年,深入一个专题、多拿一个学位而已。所以,中国人考研,很大部分要求专业对口。而北美大学生考研的目的,往往是为了一个特定的职业未来,通过对大学后另外一个学位的学习,获得进入某个特定领域的职业资格。所以北美大学生“考研”,往往并不要求你有对口专业背景。进入医学院的学生,生物化学固然是热门背景,但物理数学人文地理照样有资格申请医学院入学。而法学院、管理学院这样的职业学院,学生的本科背景就更加五花八门了。
在新东方,经常有学生来问我:老师,我是去美国读DBA呢还是去读MBA?这样的学生,其实是把中国人特有的问题,带到美国去麻烦别人了。为什么?美国有MBA,工商管理硕士,这是职业类学位;也有DBA,工商管理博士,则是学术类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只要求你会用现成的知识和工具去解决组织发生的问题;而工商管理博士,则要求你对工商管理提供新的、别人还没有发现、没有提出、没有想到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所以答案非常简单 你想做管理、搞企业、赚大钱,就读MBA,如果你想到北大光华学院搞研究、带学生、写专著,你就去读DBA!
曾经有一个在新东方教书的青年教师,他毕业于一个边远省份的师范大专英语专业,来到北京努力奋斗,成为新东方新概念英语部一个不错的教师。在和他的接触中,我发现他会而且只会培根的一些名言。其实这就是他的核心问题 虽然侥幸在新东方做了一个老师,但他的英语和文化基础并不足以长期支撑他在这个领域发展下去。但他把进修深造的迫切需要,错误地定位在学位之上,以为自己只要出国读个MBA,就可以解决他的心理和职业发展问题。其实,他需要的是真正定心读书思考的机会,考研,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此,我告诉他,他不应该读MBA,因为这个学位对于他认定的教育职业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既然他喜欢教学并且打算把这个工作当作事业来终生追求,他就应该顺水摸鱼,从实际出发,干脆到北大或什么大学的英语系读个英美语言文学的研究生!我说,别人考研是为了拿个学历,而你的这个考研计划则将直接丰富你的讲课、直接提高你的收入,直接推动你在新东方教学岗位上不断升官发财(在新东方做到管理者的收入会很高),为了这个具体可行的职业目标而考研,那无论多么辛苦、多么艰难,哪怕花个三五年的时间来努力读书,黄金屋和颜如玉都会被你读得次第敞开的……
这也是一个“好的读研”的典型。总之,一定要把读研和你既有的经验能力以及将来打算从事的职业结合起来,这样的读研,才是理性的读研,才是能够确保人生收获的读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