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慕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相关问题介绍

作者:朱慕菊发布日期:2016-12-27

「朱慕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的相关问题介绍」正文

这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是教育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教育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在理论和实践的层面上将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的重大工作,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央在这个意见中全面部署了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发展,并以课程改革为切入口,提出了很多要求。

我们这次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是基于十多年改革基础上进行的,普通高中新课程从2004年开始实施,到现在为止已经走过了将近12年个年头,对整个改革的过程教育部组织了非常深入细致全面的调研,为这次修订标准做了准备,调研的成果全面反映了整个改革取得的成就,也看到了我们在十年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次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修订要达到巩固改革的成果,修订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司法改革教育创新来提高中国的教育质量。

普通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基础知识有很多,还有社会文化传统等元素,纯粹理想主义的方案是很难落实的,但是没有理想追求完全屈从于实际的困难,仅做一些修修改改的工作,也不是我们的出路。

课程标准修订的聚焦点

所以我们需要聚焦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我们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是否体现出我国高中教育阶段普及以后高中教改的定位。因为课程定位是和教育定位连在一起的,如果我们定位精英教育,那么课程设置就应该是如何培养精英,如果我们定位大众教育,那么课程就要朝着大众教育去设计。

第二,我们是不是找到了当前课程方案和标准的问题所在。既然是修订,高中的课程方案一定是以问题为导向,要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所以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问题、学业质量标准的问题,以及课程标准修订和高考制度联动的问题,成为不可避免的、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三,我们这次修订如何体现创新,如何体现中国基础教育的更上一层楼,更加突出中国特色,走进国际一流。

第四,我们如何以课程标准来支持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够让教师觉得这是一个好用管用的教学文件。教育部原部长袁部长曾提到,不管课程标准写得多漂亮,写得多好,老师们不愿意看,看了没有用,这样的标准就不是好标准,所以我们提了一个修订的目标,就是一定把我们修改的标准变成对教师教学实践的支持,要好用、管用。

第五,如何使新修订的课程标准成为编写好的教科书的依据,让教科书体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让教科书成为学生学习的脚手架,而不是圣经。

第六,如何来引导评价改革。改革在高中阶段尤为重要,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看待每个学生的发展,他们在学习成长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我们应该有过程性的评价,应该有阶段性的评价,也应该有终结性评价,这些评价标准的价值取向应该是一致的。

面对以上挑战,我们需要一个顶层设计,只有把所有问题的内在逻辑联系和一些重要问题确定了,我们这个标准的修订才能成为推动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教学文件。

课程标准修订调研的启示

教育部从2012年到2014年期间组织了国内和国际的深度调研。

国内调研

国内调研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课程方案的实际调研;二是各个学科标准在实施过程中应用情况的调研;三是农村地区对整个高中课程改革适应性的调研。从大量数据上看,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取得了实际性的进展和突破性的成就,基本建立了体现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选择性的课程体系,创立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综合性课程,也为倡导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学校办学办出自己的特色提供了政策性的支持。

同时,面对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高中教育基本普及的新形势,以及提高国民素质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现在高中课程也还反映出不少与之不相适应和亟待改进的地方。比如,高中教育的定位并不是非常清楚,任务也相应不清楚;课程的结构还不够合理,更多的是考虑让学生灵活选课,但是这些课程之间内在的衔接,还有对容量大小及难度的控制都存在问题。另外,考试评价制度也制约了高中课程改革的实施,尽管我们在考试改革上想有所突破,但仍有空间可以改得更好。由于种种情况,改革效果和目标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国际调研

我们专家团队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对美国、德国等12个国家及我们国家台湾和香港地区的高中课程改革和课程标准研制与实施的情况做了比较深度的研究。这些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当今的中国再也不是以前在国际上没有影响的中国,再也不是一个闭关锁国的中国,中国现在在世界上各方面的影响都是非常深远、非常强大的。我们的基础教育也已经走出了国门,并且在世界上得到了很多的赞同,尽管我们存在很多问题,可是全世界对中国基础教育的议论和评价也让我看到,我们的课程改革并没有白做,我们基础教育确实在十多年的改革中进步了。

这个研究是让我们看到国际的“一流”体现在什么地方,他们在研究什么样的问题。通过研究我们发现,每个国家都把基础教育课程的研究和实施作为国家的发展战略,每个国家都根据自己国家的教育目标来规定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和教学内容,并且都研制了各个学段、各个学科的学业质量标准,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框架及应该达到的素养水平的标准,这就是一个基本的国际趋势。

很多国家都在研究自己国家的核心素养,为什么?既然OECD已经提出“21世纪人才十大核心技能”,为什么每个国家并没有放弃研究自己国家年轻一代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因为每个国家都在根据自己的国情,自己的文化传统和自己国家的背景来决定培养人才的蓝图。像英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美国他们都做了很多这方面的研究,无一例外都采用了以核心素养为纲来重组建构教育、研制学业质量标准,这是一个国际趋势。

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目标的确定

国内和国际调研结束以后,我们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研究,即我们修订工作的目标如何确定。

第一,我们还是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五、六中全会一系列会议关于教育的要求,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立德树人如何突破核心素养落到每个学科的教学实处,这不是一个口号,不是一个标签,是我们修订工作的灵魂,是我们整个工作的指南。

第二,体现新时期高中教育的定位,在整个课程的结构上我们也会有一些新的考虑。

第三,总结十年高中课程改革的经验,找准存在的问题,以问题为导向。

第四,修订目标与高考新方案相衔接。我们调研的时候,发现有课程改革之所以不顺利是因为与高考不相协调,所以这次国务院的政策出台之后,厦门和浙江正在积极进行新高考的实践。而我们修订高中课程标准也要积极响应和落实国务院贯彻高考改革的各项要求,如何从标准研制的角度去积极地促进与高考改革的联动,并不矛盾。如何通过改革让学习、教学与高考的要求保持一致?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标准,这个标准要指导教师的教学。我们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与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应该是一致的,而不能在教学中完全题海训练、完全以应考为目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是国家需要的。

所以我们如何达到教学和高考之间的一致,我想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共同的标准。另外通过标准的修订来引导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我们最终的理想是使我们的课程标准进入国际先进水平,能够成为符合中国国情的纲领性的教学文件。

课程标准修订工作的进展

第一阶段修订普通高中的课程方案

2013年我们就启动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的修订,重点研究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和性质,课程设计的依据与任务以及课程实施的政策支持与物质条件保障等一系列的问题。在草案修订的过程我们开了很多次研讨会,广泛征求了教育行政部门、考试部门及高校的意见,修订后的课程方案进一步的明确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定位,完善了培养目标,明确了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功能定位。

因为是普及的、高中阶段的教育,所以必修课定位为国民教育,所以强调了共同基础。选修一、选修二是本学校支配的课程,选修一一方面加强共同基础,另一方面是加大了整个课时和选择的可能性;选修二是学校用我们设计的课程来设计的课程。我们压缩了必修的学分,增加了选修的学分,目的是鼓励在共同基础的基础上学生有个性的发展。

另外,我们加大了学校课程开发的自主权,那么,学校开发课程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说学校课程越多越好,学校课程开发的初衷是为谋得每个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有特色的发展服务的,一切目的是为了学习者。在促进学生在共同基础的基础上全面而个性的发展的基础上,让学校有更大的空间办出自己的特色。

所以这次高中课程方案修订的意义在于更加突出高中阶段的特点。国际上普遍认为高中是中等教育阶段,教科文组织将高中阶段定义为人生的十字路口。在这个十字路口,高中学生要有生涯的规划,要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所以,学校教育如何给学生提供恰当的环境要与我们整个课程设计的思路保持一致。

第二阶段做好课程标准修订后的顶层设计

最重要的是试点先行,新的课程标准不仅有课程目标、课程性质、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等,还加入了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标准、有关评价的建议以及教学的建议,所以标准比原来丰满了很多。

这次的标准修订突出的一点是以核心素养为纲,对学科的整个体系做了很好的梳理,精选内容的载体。以核心素养决定评价的标准,核心素养不是简单的知识或技能,而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运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在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性品质。它也有情感价值观蕴含其中。

核心素养是怎么样成长起来的呢?是基于问题、基于项目的一种活动方式、学习方式,是体验式的、基于合作和探究的一种建构式学习,如果说解决一个问题的话,不仅仅是在作业本上做一道题,而是要解决一个综合的现实问题。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一门学科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基础体现,学生每学完一科后,烙在他身上的东西是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

目前,世界各国没有一个国家是按学科而提出核心素养,像英国的科学核心素养跨了好几个学科。而我们坚持在每个学科凝练出本学科的核心素养,为什么?这就是中国的国情,我们不可能脱离综合教学,我们整个教师培养系统、学校整个教学的秩序都是分科进行的,这么多年,这只是一个形式,我认为这不妨碍人才的培养,重要的是,这个学科在对于人终身发展过程中作了什么样的贡献,这个是本质。所以要找到某一学科对学生终身发展起到的本学科独特的、不可替代的贡献,这就是学科核心素养。

我们过去传统的学科过度关注学科的知识点,纠结于学科知识的容量和难度,希望学生对所教的学科知识和训练点烂熟于心,而往往忽视学科的本质和教育的价值。

1.学科核心素养的几个关键问题

在我们研制标准的过程中,对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把握是一个关键的难点,我们一直思考什么是学科的核心素养。第一,核心素养和学科总目标的关系问题。我们2003年提出高中课程的方案,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