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全新 冯琳:“前喻文化”视域下老年闲暇教育发展研究」正文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闲暇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以“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传授、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为特征的前喻文化有利于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拓宽老年闲暇教育内容、丰富老年闲暇教育形式和开拓老年闲暇教育场所。在前喻文化视域下发展老年闲暇教育需要转变老年人观念,树立前喻式教育观;发挥大众媒介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共建和谐的代际关系,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有效利用高校资源,发挥高校优势;采取多种措施,发挥社区的载体作用。
一、引言
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ed)从文化传递的不同方式出发,创造性地将人类文化划分为后喻文化(post-figurative culture)、同喻文化(co-figurative culture)和前喻文化(pre-figurative culture)三种类型,即“三喻文化”。后喻文化是“现在重复过去”的文化类型,它是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传授、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学习的文化;同喻文化是“现在指导未来”的文化类型,它是同辈群体之间互相传授、学习的文化;前喻文化是“开拓未来”的文化类型,它与后喻文化相对,是一种“青年文化”。前喻文化在传递方向上是自下而上的,即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传授、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1]米德认为,前喻文化是现代交通工具、通讯和技术革命迅猛发展以及社会急剧变化的产物。就一个文化系统内的经验而言,过去总有一些年长者比年轻人懂得多,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年轻人更容易接受新文化,能在未知的方向中为年长者引路,一些年长者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开始向年轻人学习。
闲暇教育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但是长期以来没有形成系统的研究,直到1965年布拉格召开成人教育和闲暇问题国际会议,各国学者才开始着手成人闲暇教育的研究。闲暇教育在我国一般被定义为“通过传授闲暇知识和技能,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在信仰、态度和行为等方面发生变化,从而科学地、合理地利用闲暇时间,提高闲暇生活质量,最终实现自我满足和自我发展的终身的、连续的教育活动”。[2]作为闲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闲暇教育可以被理解为是以老年人为教育对象,通过传授闲暇知识和技能,帮助其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培养科学、合理利用闲暇时间的能力,使老年人在知识、情感、技能、态度、行为和信仰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提高闲暇生活质量,最终实现自我满足、自我实现和自我发展的教育活动。
目前,老年闲暇教育虽然已经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但是相关研究甚少,尚未形成独立的研究体系,因此,对于老年闲暇教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此外,老年闲暇教育的发展受后喻文化和同喻文化影响较多,而前喻文化还没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展现。前喻文化虽然没有专门论述老年闲暇教育,但是其自下而上的文化传递方式对老年闲暇教育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前喻文化对老年闲暇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转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后喻文化的特征,强调“长幼有序”,老年人总是被尊重的。过去社会生产力不发达,老年人的阅历和经验比较丰富,为了维系文化的延续不断和促进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将自己的知识、生存技能、生活经验等原封不动地传递给年轻人。因此人们往往只看到老年人的绝对权威和年轻人的稚嫩,并没有看到年轻人身上的可学习之处,认为老年闲暇教育就是老年同辈之间的学习活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不断更新和社会的巨大变革,老年人由于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够及时吸收新鲜文化,而年轻人则具有较强的吸收力,能够迅速掌握最新文化。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以“年轻一代向年长一代传授、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为特征的前喻文化逐渐产生。人们发现年轻人掌握着新型文化,拥有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理念和老年人不曾掌握的经验。人们开始转变传统观念,认为老年闲暇教育不只是老年同辈之间的学习活动,老年人还可以通过向年轻人学习,接触和了解最新的技术和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有利于拓宽老年闲暇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是老年闲暇教育的关键,它直接影响老年人参加闲暇教育的兴趣与热情,也决定了老年闲暇教育的质量和规模。[3]目前,受同喻文化的影响,在老年闲暇教育过程中,老年同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较多,致使教育内容窄化,集中在休闲娱乐、养生保健、生活知识等方面,不能满足老年人对日益更新的现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的需求。年轻人具有善于接受新思想、思维活跃、勇于创新和紧跟时代潮流等特点,因此前喻文化视域下的老年闲暇教育,由于有更多年轻人的参与,可以涉足外语、网络和计算机等新领域。这就有利于拓宽教育内容,让老年人接触到更多新鲜事物,激发他们的闲暇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三)有利于丰富老年闲暇教育形式
丰富、灵活的教育形式是促进老年人参与闲暇教育并从中受益的重要因素。据相关数据显示,当前老年闲暇教育形式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老年人主要通过收听或收看广播电视节目、参加老年大学和娱乐活动参与老年闲暇教育。[4]单一的教育形式难于适合不同的老年人,难于因地制宜,从而不利于老年闲暇教育的有效开展。年轻人兴趣爱好广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他们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够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教育形式,善于吸收先进的思想。因此,年轻人可以运用多元化的老年闲暇教育形式,让老年人不再拘泥于自我学习和同辈学习,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闲暇教育活动中来。
(四)有利于开拓老年闲暇教育场所
在实际的老年闲暇教育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场所,致使一些教育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据不完全统计,大多数老年人在闲暇时间选择参加一些较少受场地影响的活动,如散步、听戏、听广播和看电视等。[5]丰富的闲暇教育内容和多样的闲暇教育形式必然需要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场所。前喻文化广泛存在于社会、社区、家庭、高校和工作单位等,实际的教育需求为拓宽老年闲暇教育场所提供依据,有利于向社会、政府等寻求帮助,依据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的不同需求开放或健全相应的、专门为老年人服务的教育场所。另外,前喻文化视域下老年闲暇教育强调的是老年人向年轻人学习,这有利于消除人们对教育场所的功能固着心理。除了运动场、公园和老年活动中心等人们普遍认同的老年闲暇教育场所之外,还可以与青少年宫等场所结合,开展一些合适的老年闲暇教育活动,如绘画、唱歌和书法等。
三、前喻文化视域下老年闲暇教育的发展策略
前喻文化在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场所等方面对老年闲暇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它为老年闲暇教育带来了新思路,即让年轻人参与其中,向老年人传播新理念,教授老年人新知识,丰富老年闲暇教育内容,满足老年人自我实现的需要。在前喻文化视域下发展老年闲暇教育,不仅需要老年人自身转变传统观念,还需要社会、家庭、高校和社区等多方面的支持。
(一)转变老年人观念,树立前喻式闲暇教育观
“教育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6]老年人是老年闲暇教育的主体,因此在前喻文化视域下发展老年闲暇教育,首先需要他们转变传统观念。一方面,转变传统的闲暇价值观是前提。“闲暇价值观是人们对闲暇时间价值取向的认识,在人们的闲暇生活中,闲暇价值观具有引导方向的重要作用”。[7]老年人不应沉溺于麻将、扑克等活动中,而应通过参加积极的、对自己的健康和发展有意义的闲暇教育活动,比如象棋、老年瑜伽、书法和绘画等,摒弃“闲暇教育就是消磨时间”的旧观念,明确闲暇的价值和闲暇教育的意义,树立科学的闲暇价值观。另一方面,树立前喻式闲暇教育观是关键。以往由于社会发展缓慢、生产力低下等原因,年轻人完全沿袭老年人的生活道路,因此,大多数老年人拥有绝对权威,认为自己在各方面都强于年轻人,不需要向他们学习。随着社会的变迁以及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入,在前喻文化背景下,老年人应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以各类闲暇教育活动为途径,如老少座谈会、计算机培训等,主动和年轻人交流,积极向年轻人学习,善于发现并肯定年轻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兴趣爱好广泛、具有批判性意识和创新意识等特点,改变认为年轻人不成熟、知识经验不丰富等观念,承认并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8]
(二)发挥大众媒介的宣传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需要接受闲暇教育。优质的老年闲暇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同时社会也要保障和支持老年闲暇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大众媒介具有传播范围广、时效性强、受众群体大等优势,对人们的生活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能够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言行举止和审美情操等,是在前喻文化背景下宣传老年闲暇教育的主要途径。[9]一方面,鼓励老年人向年轻人学习。要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和因特网等大众传播媒介的优势,播放或展现老年人向年轻人学习的成功案例以及相关的公益广告,通过温馨、其乐融融的画面,展示前喻文化的魅力和优势,引导老年人向年轻人学习。另一方面,鼓励年轻人教授老年人。新时代的年轻人拥有一些老年人所没有的经验,因此,年轻人要充满自信,不要畏惧老年人的权威,在尊重老年人的同时细心并耐心地教授他们知识。根据年轻人紧跟时代潮流的特点,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论坛和贴吧等方式宣传前喻式老年闲暇教育,鼓励和支持年轻人教授老年人。
(三)共建和谐的代际关系,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是人际交往和娱乐的场所之一。不言而喻,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利于老年闲暇教育的开展。如果老年人能够生活在愉快、轻松的家庭氛围中,那么他们就有更乐观的心态接受前喻式闲暇教育。良好的家庭环境需要家庭成员共同努力创造,尤其要共建和谐的代际关系。代际关系是指两代人或者数代人之间的人际关系,通常指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关系。[10]家庭代际问题出现的原因就是家庭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突。鉴于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共建和谐的代际关系。一方面,加强交流对话。沟通是达成老年人和年轻人相互理解的重要途径。因此,家庭成员之间尤其是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要注重经常性交流,真诚沟通,年轻人要尊重老年人的经验,老年人要接受年轻人的创造性,从而达到家庭成员思想观念的一致。另一方面,组织家庭集体活动。既可以举行室内活动,如常识竞赛等;也可以组织室外活动,如登山、旅游和运动健身等。这样,老年人和年轻人可以通过室内外活动相互认同、相互理解和增进感情。
(四)有效利用高校资源,发挥高校优势
高校拥有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浓厚的文化氛围、强大的师资和科研队伍等,为发展老年闲暇教育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发展前喻式老年闲暇教育,高校需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丰富老年闲暇教育课程。高校不仅开设一些传统的老年闲暇教育课程,如营养保健课、书法和绘画等,还可以利用自身优势,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需求,不断丰富和充实课程,拓宽教育内容,如心理健康课、老年瑜伽、计算机、外语和医疗卫生课等,让老年人逐渐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新科技知识教育和生命意识教育等。另一方面,培养青年教师队伍。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所说,“如果得不到足够数量合格的教师,任何最使人钦佩的改革也势必要在实践中失败。”[11]为更好地发挥前喻文化的作用,高校需要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高专业素质、掌握老年人心理特点、富有创新精神、热爱老年事业和乐于为老年人服务的青年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