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贲:情绪联网时代的犬儒主义

作者:发布日期:2016-09-25

「徐贲:情绪联网时代的犬儒主义」正文

人们注意到,许多人在互联网上发表言论,情绪和情感要比在日常生活中远为夸张、激烈和极端。而且,大多数这类没有自我节制的情绪或情感都是负面的,故意要对他人造成伤害。带有敌对、仇恨、鄙视、嫉恨情绪的言论经常诉诸尖酸刻薄、恶语伤人和愤世嫉俗的暴力语言,既是粗暴和粗鄙的,也是犬儒主义的。

犬儒主义经常借助夸张的情绪宣泄,是一种被情绪性看法左右和摆布的生活态度――看穿一切、看透一切、绝对怀疑、对什么都不再相信,以及由此而来的极端功利主义、道德虚无主义、鄙视是非判断、假面扮相、说一套做一套、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

乔恩•埃尔斯特(Jon Elster)在《心灵的炼金术:理性与情感》一书里指出,“情绪”既可以被理解为短暂发生的即发性情感,也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性格倾向(emotional disposition)。即发性情感指各种体验片段,如愤怒、害怕、妒嫉、高兴、乐观等等。性格倾向则是指具有产生某些情绪或情感的潜质,例如,暴躁、胆怯、鲁莽冲动,阴险毒辣。埃尔斯特指出,人们平时所说的“性情开朗”(sunny)、“厌女”(misogyny)也属于情感倾向。 “犬儒主义”是与此同类的情感倾向,其特征是害怕、绝望、怨忿、沮丧、自暴自弃。

说性格中有情感的潜质,是说可能性比较大,但并不就是必定如此。性格暴躁的人并不随时都发怒,而发怒的人并不一定性格暴躁。同样,有的人缺乏自信、多疑、不信任别人、凡事都朝坏处想、随时猜疑别人有对自己不利的坏心思,这样的人容易在性格(看待事物的习惯倾向)上成为犬儒主义者。但犬儒主义并不只表现为自以为是的疑神疑鬼和凡事都不相信。

在思想不自由的环境中,犬儒主义结合了心甘情愿的自欺和毫无内疚的欺人,把假面人生、人格分裂和乔治•奥维尔在《1984》中描绘的那种“双重思维”(doublethink,“在头脑里同时拥有并接受两种互相矛盾的信念”)当作一种理所当然的生存常态,对它既没有改变的意愿,也不相信有改变的可能,然而,即使不相信,也照样随波逐流,心安理得地与之配合、协助、同流合污。

无论是一时的情绪反应,还是长久的性格倾向,情感都有人类心理的普遍性,但同时也打上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文化印记,犬儒情绪和心态也是一样。犬儒主义必须放到具体的社会环境中来讨论。

与人们可以自由表达思想的社会不同,在言论受到严格限制的假面社会里,犬儒主义呈现出远为复杂的形态。不同社会阶层的犬儒主义者――权贵者、知识分子、职业人士、普通民众、底层弱者,他们对社会道德的危害程度和性质是不同的,不能一概而言。

但也都显示出具有共性的道德腐败,那就是不真实和自我欺骗。今天的社会和生活中,虚假、欺瞒、诈骗、伪善、背叛、失信、讹言谎语随处可见,已成为道德沉疴,在这个社会文化环境里的犬儒主义,它的不真实和自我欺骗更成为整体社会堕落的一个征兆。

互联网时代的犬儒主义

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我们联网”和“情绪联网”的时代。美国康乃狄克州大学哲学教授麦克•林奇(Michael Lynch)用“我们的互联网”(The Internet of Us)来为他论述互联网知识的专著命题,是很有意思的。他说的“我们”不是人们平时所说的“我们大家”或泛称的“所有人”,而是“我们自己人”。我们的互联网就是在我们自己人之间联网,不仅是信息联网,而且更是情感联网。

互联网上的“自己人”是在与“他者”的区分、隔离,甚至敌意和对抗中产生的。在这个空间里,人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分裂成孤立的部落小群体。这是“自己人联网”和“同类情感联网”的必然效应。

互联网时代的自己人或同感联网可以从“信息流瀑”和“回音室”效应得到解释。“信息流瀑”(或“信息流串”information cascade),指的是个人处在一群人当中,有意无意接受别人的影响。不管自己有没有想法,都跟着别人学样。所学之样可以是直接模仿,也可以是凭猜测或推断别人的意思。

现代群众社会一直有这种从众现象,但便捷、快速的网络社交大大加剧了这种“流瀑”的冲击范围和力度。“回音室”(echoing chamber)效应指的是意气相同者聚在一起,同声相求,相互反馈,不断互激。

这两种效应都能使不同的意见越来越分歧,激烈和极端化。同声相求必然造成“比嗓门”的效果,在一个大家都在嚷嚷的屋子里,人们听到的是那个嗓门最高的声音。为了让自己的声音被别人听到,所有的人都会把嗓门越拉越高。在情感联网的时代,同一种观点或情感也一样会因为“比嗓门”而变得越来越激烈和极端。

群众社会里一直就存在着非理性的“比嗓门”的现象,例如,在比谁最苦大仇深,阶级觉悟最高的“斗争会”上,强按在被斗争者头上的罪名会变得越来越离谱。“情绪联网”大大加剧了斗争和争吵时“比嗓门”的激烈程度。

对同一事件有不同情绪反应的人群是相互对立而敌视的,绝对不允许相互混杂,谁要是想站在中间立场说公道话,谁就一定会被双方都视为敌对一方的奸细。例如,人们对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有迥然不同的情绪反应,形成互相隔绝和对立的情绪圈子。哀伤的人聚在一起,高兴的人也聚在一起,双方互相仇视、敌对,根本不可能到另一个阵营去倾听对方的不同的感受。

互联网上的信息源多到无可胜数,但每个人喜欢并经常访问的网站就那么几个,社交网站更是把人带入一个个意气相投者的小圈子里。来自这些网站和朋友圈里的信息都是被“同道者”过滤和筛选过的,因此看了会令人觉得特别满意、开心、赞同。同一种声音越是听到得多,越是会让人觉得,这么多人有同样的想法,说明一定正确。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社会证明”(social proof)(又称“信息性社会影响”(informational social influence)。

人们越是对复杂情况缺乏独立思考和辨析的能力,越是没有自己的主见,就越是会认为他人所采取的是正确的行动。而且越多人采取同一个行动, 就越证明这个行动正确。人一旦受到这种先入为主和认知偏见的影响,便会对不同的意见和情感变得更加讨厌和排斥。

犬儒主义一般都是从某种本能的情绪或情感开始的,也是以这样的情绪和情感来扩散的。普通人厌恶权贵人物的伪善和虚伪,鄙视他们说一套做一套,痛恨政治和社会制度的不公不义,害怕一次一次被伟大理想欺骗和愚弄,或者对现有秩序的正当性产生幻灭,对政治、道德、职业、文化、知识权威深感失望,积郁既久,便迸发成犬儒主义。互联网时代,由于高效的“情感联网”,犬儒主义情绪的扩散和感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便利,更广泛。

这种影响的范围已经远远不再局限于亲朋、好友、同事、熟人,而是广及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只要对什么事物有相同的感受和情感,人们便可结为好友,引为同道,视为同志。犬儒主义不是一种理论,无需用许多文字来论述,情绪是最有效的联络方式。只要一个冷笑话,一句痛骂、挖苦、诅咒,或是寥寥数语的插科打诨、讽刺嘲笑,就能充分把人的情绪调动起来,也就能找到生动有力的表达,这正是网络语言最擅长的语言手段。

对许多人(包括网民)来说,犬儒主义是一种对生活世界的看法,也是一种活得憋屈,但却无以解脱的应对方式。犬儒主义开始是无奈的,但可以经过心理调适,转变为主观选择,甚至是自以为自由的选择。康德说,我们居住和看到的那个世界是什么样子,取决于看待者的头脑和心灵素质。人的头脑并非不变观念的被动容器,犬儒主义者的绝对怀疑和绝对不相信,决定了他们所看到的那个令人绝望,毫无改变希望的世界。

康德的重要发现是,人总是为世界的表相所困惑,那表相就是限制和影响我们对世界看法的观念和经验。犬儒主义企图将对世界表相的困惑转变为一种本质的清晰:不要相信你看到和听到的任何东西。然而,这本身就是一种限制和影响犬儒者对生活世界看法的观念和经验。

犬儒主义的“情感智力”

今天,人的情绪和情感已经在心理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里被深入广泛地研究。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詹妮弗•勒纳(Jennifer S. Lerner)和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达契尔•克特纳(Dacher Keltner) 在为《社会心理学手册》所写的《情感》一文中指出,“人性的概念来源于对人的情感的信念。人天生是竞争、侵略的,还是合作、仁爱的呢?人是寻求私欲的最大满足,还是也提升别人的福祉呢?什么是人的理性呢?什么是通往好生活之路呢?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都维系于对情感的理解上”。

可以说,康德对人的思考和心灵素质的看法预示了现代心理学的洞见。社会心理学家斯托芬•平克(Steven Pinker)在《思想的材料》(The Stuff of Thought)一书里用康德的观点揭示人的思考如何反应在人的语言之中。他指出,语言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线索,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是如何由人的观念和目的,而不是自然法则构建起来的,人的思维模式又是如何将人的意义赋予了这个世界。

同样,现代心理学对情感和情绪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线索,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在多么大的程度上是由人对世界的情感反应方式构建起来的。犬儒主义就是不同情感反应方式中的一种。对犬儒主义的认识不能改变世界本身(我们无法知道它究竟是怎样的),但能够改变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改变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观念,特别是改变我们接受这个世界的意愿和理由。

认识犬儒主义的情绪还能对我们如何看待人本身(人的本性)产生积极的影响――人不是命运的奴隶,即使在不自由的逆境里,人也可以选择一种不随波逐流,不放弃良善希望的生活态度。

犬儒主义经常伴随一些性格上的缺陷:情绪冲动、武断偏激、孤僻离群、对人不信任,凡事疑神疑鬼,难以与他人合作。这种性格缺陷也是“情感智力”(emotional intelligence)的不足和欠缺。

牛津大学出版社《心理学辞典》(A Dictionary of Psychology,第三版)对情感智力的定义是,人可以用智力来“认识自己和别人的情感,辨析不同的感情,给予合适的称谓,并用情感信息来指导思考和行动”。情感智力的四个要素是,一、自我意识,二、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 三、社会意识(同理心,empathy),四、人际关系管理(relationship management)。第四要素涉及处理与他人的关系,也就是处世和做人。

作为一种情感智力,犬儒主义的自我管理缺乏理性思考的节制,因此处于偏执和极端的状态,有着明显的自我欺骗特征。这会对一个人的处世与做人(人际管理)造成限制和形成阻碍。犬儒主义者情感智力不足,不仅在于他的极端怀疑主义和非理性的死活不信,而且也经常在于他在待人处事中的玩世不恭、愤世嫉俗、冷嘲热讽、尖嘴薄舌。

犬儒主义的性格缺陷和情感智力不足与它的“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和“补偿效应”(compensation )有关。溢出效应指的是,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