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_延气解析
-
查阅典籍:《孙膑兵法》——「孙膑兵法·延气」原文
这篇文章是专门论述士气问题的,全文的中心论点是:“合军聚众,务在激气”。就是说,集结军兵,准备打仗时,务必要有得力措施,激发全军将士的士气。这个道理并不难懂,军队的士气在军队交战中往往是起决定作用的,人们常说:“两军相遇勇者胜。”一支军队士气高昂,其士兵可以以一当十,以一当百;而一支军队士气低落时,又会十不当一,不堪一击。下面我们可以看一个著名战例。当司马炎夺了魏国的皇权时,晋朝宣告建立,随后晋军又先后灭了蜀、吴,使中国重归统一。但好景不长,晋国的皇族及其支持者们使用各种手段,争夺帝位,闹得不可开交,国力大大削弱,致使北方领土落入少数民族之手。这些少数民族先后在北方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中国又重新进入了分裂、争战的混乱时期,历史上叫做南北朝。晋朝只统辖半壁江山,称为东晋。经过几十年的争斗演变,氐族人苻坚建立了前秦,又先后灭了前燕,占了东晋的汉中和梁、益二州,灭了前凉,成了北方最强大的一个王朝。前秦强大起来,就想吞并东晋,统一全国。为了吞并东晋,苻坚颁布了动员令,大肆征兵,每十个百姓要抽出一人去当兵,年轻会武艺的贵族子弟都受封禁卫军军官“羽林郎”的官号,编入禁卫军出征。同时又征调军马,征收军用物资,强拉民夫送运军用物资,各地方官又趁机敲诈勒索,尚未出征,已经闹得民怨沸腾,这不可能不影响军心。公元383 年8 月,苻坚亲自统领步兵60 多万,骑兵27 万,羽林郎3 万,总计近百万大军出征。苻坚派他的弟弟苻融和鲜卑贵族慕容垂带领步兵、骑兵当先锋。百万大军从都城长安出发,浩浩荡荡向东进发。东晋朝廷得知前秦皇帝苻坚带领百万大军来攻,顿时乱作一团。随后,紧急的边报不断传来。朝廷内外更是人心惶惶。朝廷官员分为主战和主和两派,争论不休。不过,事关东晋生死存亡,最终还是主战派占了上风。东晋孝武帝封主战的宰相谢安为“征讨大都督”,统管抗敌事务。谢安很有才能,十分沉着。他首先派他的弟弟谢石代理征讨大都督的职务,负责军队的指挥工作。派优秀将领谢玄当“前锋都督”,和谢安的儿子谢琰和桓伊等人,统领八万精兵前去迎敌。谢安又派胡彬带领五千水军去增援寿阳。再说苻坚的大军在九月到达项城,其前锋已与东晋军在淝水一带对峙。由于秦军强大,谢石的八万大军在离洛涧25 里处受阻,胡彬的水军被困,形势十分危急。胡彬派人送密信求援,结果送信人被秦军捉往,密信落入敌军手中。苻坚见了密报,非常高兴,当即把大军留在项城,自己带八千轻骑兵不分昼夜赶到寿阳前线。他想出其不意地捉住谢石,一下子灭晋。苻坚和苻融商议后,决定先派一人去诱降。派出的人是朱序。这位朱序是东晋官员,在襄阳失守时才投降前秦的。他想起被俘投降之事,深觉羞愧,所以他表面去东晋军营诱降,实际是去通报前秦军情,和谢石约定消灭前秦的办法。得了朱序的情报后,谢石、谢玄等随即采取行动。在东晋军中有一支北府兵,这是抗敌义士刘牢之在家乡招募的志同道合的义军,经他精心训练,战斗力非常强。谢石派刘牢之带领他的五千北府兵去突袭前秦的前锋部队,扫除东晋军队前进的障碍。这支北府兵为了保卫家乡,收复失地而战,士气极高,一声令下,真如猛虎下山,一下子就冲破了前秦军在洛水沿岸的阵地,杀进敌营。前秦军首领梁成从睡梦中惊醒,仓皇上马,哪能抵敌。不一会儿,梁成被刘牢之的部将杀死,驻在洛涧的前秦军先头部队全军覆没。刘牢之收复了洛涧,解除了前秦军对淮河的封锁,为东晋军打开了前进道路。苻坚听说梁成被杀,东晋大军开到淝水东岸,十分吃惊,急忙和苻融一起登上寿阳城楼,观察淝水对岸东晋军队的情况。他看见东晋军营严谨,军兵矫健,旗帜鲜明,刀枪耀目,更加惊慌。苻坚转过身观看寿阳城北面的八公山,这一看,更加惊慌。原来,他看见山上的草木被风吹得左右摇摆,慌乱中竟把那些草木都看成了东晋埋伏的军兵,他忙对苻融说:“东晋军队明明是强敌嘛,怎么说他们是弱旅呢?”苻融看了一阵儿,也没有看出名堂,只得下令加强戒备。当时秦晋两军隔河对峙,晋军如渡河进攻,那将十分危险。后来谢玄派了一名使者去对苻融说:“你们如敢和我军决战。就请你们稍向后退,在河边上给我军让出一片战场来!如若不然,两军就只能长期隔河相对了。”当时苻坚的军队比东晋多好几倍,他觉得很有把握战胜晋军。同时,秦军远道而来,他也不愿拖延时日。于是,苻坚同意后退,和晋军决战。他哪里知道,这正是谢石、谢玄和朱序早已订好的计谋。到了约定的那一天,苻坚和苻融到了阵前,命令全军后退。秦军大部分是被强征或被抓来的汉人和其他被奴役的各族百姓,本来就不愿打仗,如今一听后退,以为是败了退走,顿时就抢着逃命。东晋军挑选出的八千精锐骑兵,乘秦军移动之机,在谢琰、桓伊带领下,快速抢渡淝水,东晋大队人马也紧跟在后涉水渡河。当时正值冬季,河水很浅,东晋骑兵很快就冲过淝水,直向秦军扑去。苻坚、苻融一看形势不妙,赶忙下令停止后退。这时,朱序趁机大叫:“秦军败了!秦军败了!”秦军后队的人不知前面情况,只能听到东晋军兵的喊杀声,以为真是败了,也都跟着叫喊,更加没命地奔逃。到了这时,苻坚、苻融还哪里制止得住。东晋军兵乖机一阵猛冲猛打,秦军立即如山崩河决,争相逃命。苻融被乱军冲倒,被赶上的东晋军杀死。秦军失去指挥,更是乱冲乱撞,苻坚一看大势已去,慌忙骑马奔逃,肩上中了一支流箭,也不敢停留。众秦军没命奔逃,听见风声,以为东晋军追来了,听见鹤鸣,也以为是东晋军赶来了,“风声鹤唳”正是出于此处。苻坚带领百万大军耀武扬威而来,最后只得收拾十几万残军而回。这就是有名的“淝水之战”。在这一战役中,前秦的兵力无疑占压倒优势,但这支百万大军大多数是被强征或抓来的,既无训练,又无斗志,而东晋军队人数虽少,却是久经训练的精兵,为保家卫国而战,士气高昂,尤其是刘牢之所带的北府兵,多年来就有驱除胡虏,收复失地的志向,更是所向披靡,锐不可当。这一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表明,士气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孙膑在文章中不仅提出激励士气的问题,还提出如何激励和保持士气的办法。因文章残缺较多,所提办法不得尽知,但仅从现有文字可以知道的是:将领以身垂范,身先士卒,日常训练和教育以及体恤、关心士卒等项。李渊在晋阳起兵反隋之后,打的第一场硬仗就是在霍邑。守城隋将宋老生相当勇敢,也有一定智谋,他派出三万大军和李渊对阵,先在东门交战,曾将李渊所带军兵逼退数步,后来李渊的女婿柴绍顶住,才没有败阵。这时,宋老生又从南门出动一支军兵,前去夹击李渊,形势相当紧急。李世民见状,带领军头段志玄从高处快马杀下。只见李世民手握双刀,冲到宋老生身后,左砍右劈,连杀数十名敌军,两袖之中灌满了敌军鲜血,两把刀也砍缺了。好个李世民,只把血水一洒,换过军刀,又冲入敌军之中,奋勇杀敌。段志玄等人,紧跟李世民,以一当百,杀得隋军旗倒人乱,马翻人仰。李世民又命军士高声呼叫:“宋老生已被活捉了!隋军还不赶快投降!”已被李世民杀得丧了胆的南门隋兵自不待言,就连城东正和李渊杀得难解难分的隋军听见喊声,也顿时没了斗志,慌忙退回城中,而他们的主将宋老生的一支孤军却被关在了门外。宋老生被李世民和李建成两头堵住,走投无路,便跳下城壕以求一死。正赶上刘弘基赶到,一刀把宋老生砍成了两段。霍邑一座孤城,随即被攻破。这一仗的胜利,首先应归功于李世民,正是他英勇冲杀,正是他压倒一切敌人的气概,鼓舞了其部下的士气,震慑了敌胆,保证了战斗的胜利。领兵将领的模范行动,在这次战斗中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至于关心和体恤部下,那是古今许多将领都有深刻认识的,这里讲一个关于李世民的故事:李世民征讨刘武周途中,为了不给刘武周得力部将宋金刚以喘息之机,曾亲自统兵,一昼夜行军二百多里,唐军都已人困马乏,但只追上小股敌军,并未追上宋金刚大队。众将士请求稍做休息,李世民不允许,又带兵猛追,终于追上了宋金刚大队。敌军边战边逃,唐军紧迫不舍,经过八次交锋,唐军斩杀、俘虏了数万敌军、除宋金刚只身逃脱外,贼兵全被解决了。这时,李世民已是三天没有解过衣甲,两天没有吃任何食物了。因为是急行军追敌,军中没带食物,只有一只羊,李世民下令把羊肉煮汤,分给众将士吃了,自己却什么也没吃。众军深受感动,又强忍饥饿和疲劳,迫到介休,再败宋金刚。李世民把仅有的羊肉分给众将士吃,东西虽少,却极大地激励了士气,这就是李世民了不起之所在。还有一个关于刘备的故事:刘备有一行动,与李世民有异曲同工之妙。当刘备带着十几万百姓,三千军马撤出樊城,向襄阳退去时,被曹操的大军迫杀,溃不成军。张飞领兵杀开一条血路,保护刘备向东逃去,可是他的夫人、儿子以及部下军兵都失散了。亏得赵子尤碰见甘夫人,救下了甘夫人后,又杀入敌军之中,东拼西杀,找到糜夫人和刘备的儿子阿斗。糜夫人受伤,无法再逃,把阿斗托付给赵子龙,自己投井而死。赵子龙把小阿斗放在怀中,又提枪杀出曹军重围,枪挑剑砍,杀死曹军将领50 多名,硬是从百万曹军中把阿斗救了出来。当赵子龙见到刘备时,两人都哭了起来。等喘息稍定,赵子龙诉说了救阿斗的情形,然后解开衣襟,把睡得正香的阿斗,双手交给刘备。不料,刘备却把阿斗往地上一扔,说道:“为了你这个小孩子,差点损失我一员大将!”赵子龙慌忙抱起,流泪拜见说:“我赵云哪怕肝脑涂地,也不能报答主公啊!”刘备这一扔,说明他把部将看得比儿子更重,这种感情,不但令赵子龙感激不尽,终身为其效命,对全体将士也是极大的激励和安慰。刘备的言行,和李世民的行动一样,具有无比巨大的力量。本文还谈到训练和教导问题,这一点自然十分重要。不经训练和教导,何谈士气?前秦苻坚依靠临时强征的兵去打仗,所以不战而溃;刘牢之统领训练有素的北府兵去杀敌,自然是攻无不克。前秦和东晋淝水之战已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这个问题,无须再多作分析。孙膑在这篇文章中论述了军队的士气问题,深刻而全面,对后人很有启发。今天我们正在从事伟大的建设事业,这如同一场激烈的战争。我们要和世界各先进国家竞争,不但要赶上他们,还要超过他们。在这场竞争中,也必须有一股气——民气、士气、志气,要有一股不屈不挠、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志气,要有一股“外国人做到的,我们要做到,外国人没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要做到”的志气。近些年来,我们有些科技人员,有些企业,就是凭着这种“士气”,攻下了一道道难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但也有些企业,就是缺少这种精神,而自甘落后,甚至放弃自己的强项,去求人施舍,看人眼色,任人宰割。为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我们应该大声疾呼民族的“士气”,痛斥那种不争气! 孙子曰:合军聚众,[ 务在激气] ,复徙合军,务在治兵利气。临境近敌,务在厉气。战日有期,务在断气。今日将战,务在延气。..以威三军之士,所以激气也。将军令..其令,所以利气也。将军乃..短衣絜裘,以劝士志,所以厉气也。将军令,令军人人为三日粮,国人家为..[所以] 断气也。将军召将卫人者而告之曰:饮食毋..[ 所] 以延气..也。(以下为散简)..营也。以易营之,众而贵武,敌必败。气不利则拙,拙则不及,不及则失利,失利....气不厉则慑,慑则众□,众....而弗救,身死家残。将军召使而勉之,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jing.com/wenzhang/3350.html
古文典籍
- 「诗经」
- 「论语」
- 「史记」
- 「周易」
- 「易传」
- 「左传」
- 「大学」
- 「中庸」
- 「尚书」
- 「礼记」
- 「周礼」
- 「孟子」
- 「老子」
- 「吴子」
- 「荀子」
- 「庄子」
- 「墨子」
- 「管子」
- 「列子」
- 「宋书」
- 「汉书」
- 「晋书」
- 「素书」
- 「仪礼」
- 「周书」
- 「梁书」
- 「隋书」
- 「陈书」
- 「魏书」
- 「孝经」
- 「将苑」
- 「南齐书」
- 「北齐书」
- 「新唐书」
- 「后汉书」
- 「南史」
- 「司马法」
- 「水经注」
- 「商君书」
- 「尉缭子」
- 「北史」
- 「逸周书」
- 「旧唐书」
- 「三字经」
- 「淮南子」
- 「六韬」
- 「鬼谷子」
- 「三国志」
- 「千字文」
- 「伤寒论」
- 「反经」
- 「百家姓」
- 「菜根谭」
- 「弟子规」
- 「金刚经」
- 「论衡」
- 「韩非子」
- 「山海经」
- 「战国策」
- 「地藏经」
- 「冰鉴」
- 「围炉夜话」
- 「六祖坛经」
- 「睡虎地秦墓竹简」
- 「资治通鉴」
- 「续资治通鉴」
- 「梦溪笔谈」
- 「旧五代史」
- 「文昌孝经」
- 「四十二章经」
- 「吕氏春秋」
- 「了凡四训」
- 「三十六计」
- 「徐霞客游记」
- 「黄帝内经」
- 「黄帝四经」
- 「孙子兵法」
- 「孙膑兵法」
- 「本草纲目」
- 「孔子家语」
- 「世说新语」
- 「贞观政要」
- 「颜氏家训」
- 「容斋随笔」
- 「文心雕龙」
- 「农桑辑要」
- 「搜神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