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拓展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 一作:强掳)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 一作:人间;尊 通:樽)《核舟记》 苏东坡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逸怀浩气、举首高歌,意境开阔博大,感慨隐约深沉,为我们开拓了一个新的世界。他借用怀古抒情,以旷达之心关注历史和人生,文辞高妙精绝,生动感人,因此《念奴娇·赤壁怀古》不但成为后世广为诵读的文学名篇,而且也成为各类艺术广为表现的内容,涌现了许多艺术精品,《核舟记》就是这样一篇反映“苏轼游赤壁怀古抒情”艺术珍品的著名文章。《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所作,由同时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核舟记》生动的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与黄庭坚、佛印泛舟游赤壁的情景。小核舟只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船舱、小窗、栏杆如真的一般。总计一条船,刻了五个人,八扇窗户;箬竹叶做的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文字共计三十四字。可是计算它的长度,还不满一寸。文章语言平实、洗练,生动的表现了历史上苏东坡携好友泛舟游赤壁,面对“大江东去”,“ 遥想公瑾当年”,吟诵“赤壁怀古”那段著名的文学故事。本文使用从两头到中间,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介绍了“核舟”的构件、雕刻和精湛,热情赞扬了中国古代的民间工艺匠人的雕刻艺术和才能.表现了作者对明代艺人王毅精湛工艺的赞美。《核舟记》也从另一个侧面通过精妙的微雕工艺品,向人们直观展现了“赤壁怀古”所营造的“江山如画”那优美意境。然而,由于时代较久远,王毅的《东坡游赤壁》核舟没有实物传世。
在后来的核舟作品中,《东坡夜游赤壁》历来是雕刻工艺家们常用的题材。至清代,广东的宫廷工艺家陈祖章在学习、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创作《东坡夜游赤壁》核舟,并在技艺、内涵上都有所发展,人物除苏东坡外,有客人、客妇、艄公、书童等7人,个个刻画精致,人物神态自然、宁静、超逸。陈祖章的核舟有一件传世,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成为镇馆之宝。上海文化出版社的《国宝大观》上是这样介绍的:“此舟呈稍深的橘红色,高1.6厘米,长3.4厘米。舟上设备齐全,舱中备有桌椅,并摆着杯盘菜肴,小窗镂空,可开可闭。舟上八人,异彩纷呈,为苏东坡泛舟夜游赤壁故事。舟底镌刻着细字《念奴娇·赤壁怀古》全文,下有“乾隆丁巳五月臣陈祖掌”款。
另一读本 除上述《念奴娇·赤壁怀古》原文外,有另一读法,即:“乱石崩云,惊涛裂岸”。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穿”和“拍”是一组动词,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和力度感,极富冲击力;而“乱石崩云,惊涛裂岸”的“崩”和“裂”,则强调了这种力量所带来的效果:乱石直插云霄,使云霞崩开了;惊涛怒卷江岸,使土石裂碎了,这些明显带有夸张想象的成分。好坏就看读者个人的喜好了。
“樯橹”和“强虏”,前者字面意义为“舟楫船桨”,后者为“强劲的敌人”。在前一句中,词作者使用了借代的手法,即不直接说出某物,而以与之密切相关的事物来替代的修辞手法。用“樯橹”指代使用“樯橹”的强劲的敌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jing.com/wenzhang/6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