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逊生平

  何逊,南朝齐、梁文学家。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侨居丹徒。曾祖承天,宋御史中丞,曾考定《元嘉历》。逊八岁能诗,二十岁左右举秀才,同时诗人范云览其试策,大加称赞,就此结为忘年交。诗为沈约所赏。逊出身贫寒,仕途很不得意。天监中,为奉朝请,迁中卫建安王萧伟水曹行参军,随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后还建康(今南京),一度得武帝赏识,旋为所弃,出为安西安成王萧秀参军、兼尚书水部郎,除仁威庐陵王萧续记室,复随府江州,卒于任所。后人因称“何记室”或“何水部”。其诗文与同时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又以诗与阴铿颇相似,世号“阴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篇》认为何诗虽有“清巧”之长,但多“苦辛”、“饶贫寒气”,不及刘孝绰。其实何诗所以多“苦辛”之词,乃是其坎壈遭际所致,诗作多不平之鸣,并非无病呻吟。今存诗一百一十余首,多为赠答及纪行之作,擅长抒写离情别绪及描绘景物,其特点在于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衬托出作者的主观感受,往往寓目即书,不喜用典故,写景抒情极为精妙,格调清新婉转,如向称名句的“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从镇江州与游故别》)、“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与胡兴安夜别》)、“江暗雨欲来,浪白风初起”(《相送》)等,情景交融,在写景中体现惜别和惆怅的心情,看似信手拈来,但情真意切,读后令人难忘。又如“薄云岩际出,初月波中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游鱼乱水叶,轻燕逐风花”(《赠王左丞》)等句,善于用流畅的语言细致贴切地描摹自然景物,对仗工整而不觉其平板,对杜甫有明显影响。他还有一些写景诗如《下方山》、《还渡五洲》、《日夕出富阳浦口和朗公》、《慈姥矶》等,亦多脍炙人口的佳句。诗句意境颇近于谢朓,饶有风致,为南朝山水诗派代表之作,惜笔力稍嫌平弱。钟嵘《诗品》评谢朓诗“末篇多踬”、“此意锐而才弱也”,这一缺点在何逊作品中似更明显。逊诗受“永明体”影响,其新体诗工于炼字,音韵和谐,已初具唐律规模,是六朝诗与唐律间的过渡体裁。日僧遍照金刚《文镜秘府论》在论诗歌声律时,曾举其《伤徐主簿》三首为例;宋洪迈《万首唐人绝句》曾将其《送司马长沙》误作唐人五绝选入。唐杜甫为诗曾化用他的一些佳句,并说“颇学阴何苦用心”。清沈德潜称其“情辞宛转,浅语俱深”(《古诗源》)。何逊尚有少量辞赋和骈文传世。其《穷乌赋》似为残存片段,并非全文。辞藻较好者是《为衡山侯与妇书》,但并无显著特色,成就远不如诗。何逊身后由同时人王僧孺编定集八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七卷。此书最晚至五代时已残缺。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载《何逊集》有后晋天福本二卷,有诗无文。今所见刻本以明正德间刊本为早,继有薛应旂刊本、张燮刊本和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现有中华书局排印本《何逊集》。

作者介绍

何逊 何逊 何逊(?-518?)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郯城县西)人。史称八岁就能赋诗,二十岁举秀才。范云见到他的对策后,大加赏识,和他结为忘年之友。沈约也很欣赏他的诗,曾对他说:「吾每读卿诗,一日三复,犹不能已。」何逊曾任尚书水部郎、庐陵王记事等官职。梁天监年间,与吴均同受武帝信任,但后来又被疏远,不再任用。何逊的诗写得不多,梁元帝说:「诗多而能者沈约,少而能者谢朓、何逊。」颜之推说:「何逊诗实为精巧,多形似之言。」就现存的何逊作品看来,他的诗工于写景抒情,又巧于对仗,音响也很美。有辑本《何记事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古诗文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gushijing.com/wenzhang/8409.html

何逊的诗词

热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