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均华:网络媒体对我国社会问题显现与解决机制的积极意义

作者:秦均华发布日期:2009-09-11

「秦均华:网络媒体对我国社会问题显现与解决机制的积极意义」正文

摘要:网络传媒的大规模运用使社会问题的显现和解决机制由政府完全控制的刚性机制向公众通过公共舆论影响和参与决策的弹性体制转变,网络传媒大规模使用之前政府控制大众传媒信息的接收和传播,被动接收民众对社会问题反映意见,并关门决策。随着网络传媒的大规模运用打破了政府对大众传媒信息的垄断,使得社会问题的显现和解决机制由刚性机制向积极主动的关注民众意见和在决策中参考、吸收民众意见的弹性机制转变,从而保证了社会良性运转。

关键词:网络传媒 公共舆论 刚性机制 弹性机制

所谓社会问题的显现和解决机制是指社会问题出现在大众视野引起政府的重视并着手解决的途径和方式,高效率的社会问题显现和解决机制能够保证社会矛盾的及时化解和保持社会的良性运转。

一、我国传统的社会问题显现与解决机制的主要特点和弊端

在中国,网络媒体大规模运用之前社会问题的浮现渠道和解决时的决策过程完全在政府的控制之下,其中包括民众反映问题的渠道和传统媒介接收和传播的信息的内容和传播主体。政府对信息的垄断带来社会问题显现的渠道狭窄,存在社会问题大量积存现象。同时,政府和民众又缺乏互动,政府作为民意的观察者和采集者表现的十分被动,往往是社会问题发展到十分严峻的程度政府才将其提上日程。政府控制信息传播渠道和政府对民意的被动接收又决定了政府在解决社会问题时的独自运作,独自运作和政府单个部门资源的有限性又造成对社会问题应对的滞后性和低效率。以上社会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机制缺乏灵活的应变性和积极的主动性是明显的刚性机制,传统媒体是这一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这一机制提供了技术性支持。

网络传媒的使用真正实现了传播主体的普及化和平民化。网络传媒和传统媒体不同,它承载信息的空间和承接主体的能力都是无限的。承载信息空间的无限性使人为对信息的审查和控制变得困难,有效地缓解了人为原因造成的信息无法传播。承接主体的无限性使每个人都能成为网络传媒的主体,不会因人为控制原因而失去成为传播者的资格。可见,网络传媒的运用在传统媒体统治的格局下打开了一个缺口,动摇了刚性的社会问题发现和解决机制的技术基础,网络传媒无疑是刚性机制外的一个异己力量,并不断的冲击着刚性机制使其不断的向弹性机制转变。

二、网络媒体对我国社会问题显现与解决机制的积极意义

网络传媒打破了政府对信息的绝对控制,成为政府无法控制的一个强大的技术力量,但能够为民所用成为民众反映社会问题的渠道。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一个国家和社会在其不同的时期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社会问题,同时很多社会问题都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在刚性机制下,由于民众反映社会问题的渠道狭窄、不畅以及传统媒体一定时间内传播信息的有限性和政府对接收和传播信息的选择性等原因造成大量社会问题无法浮出水面,社会问题的长期积聚形成质变后突然爆发出来会造成行政危机,所谓行政危机是指“公民的权利意识和民主诉求不断的汇聚在一定时间内因某些事件突然爆发,超出政府的承受能力,导致政府的信任危机和权力危机”。随着网络传媒的运用,大量的社会问题无论是严重的还是刚刚有点迹象的都可以通过网络的渠道呈现出来,在一些严重的和普遍的社会问题上会形成网络公共舆论,即“公民对某一问题具有共同倾向性的看法和观点”,网上公共舆论出现后,如果政府及时的关注并迅速应对,能妥善的解决问题,避免行政危机。对于刚刚有所迹象的社会问题政府可以提前关注并对其演变做出分析和预测,做出必要的调控,防患于未然。社会问题与民众利益的切实相关性决定了非常容易围绕某一社会问题形成公共舆论,网络传媒的出现推进了公共舆论的形成速度和影响规模。网上公共舆论对政府的刚性机制提出了挑战,如果政府对网上公共舆论视而不见任其自由发展,也会形成行政危机,而且由于网络传媒的快速性和受众规模的庞大性决定了因网上公共舆论而形成的行政危机会来的更迅速、破坏性更大。

政府视而不见或竭力压制的民众反映的社会问题往往是由于政府部门或其他领域的特权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或其他优势资源非法寻租造成的。政府的一些行为缺乏法律约束,而保证公民行使监督权的体制和机制又十分的不健全,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从而形成绝对的权力,“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因腐败而形成的社会问题关系到特权阶层的既得利益,他们会竭力阻挠这些问题浮出水面,而且刚性机制下信息是被政府完全控制的,参与腐败的特权阶层会利用这一权力来掩盖因其腐败而形成的社会问题,所以很多因腐败而形成的社会问题在刚性机制下长期被压制。在网络传媒环境下这种压制逐渐的被打破,面对腐败而造成的对自身利益的损害,公众通过网络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将腐败行为暴露与光天化日之下,给政府以压力从而推动其治理腐败问题,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随着网络更大规模的运用,因特权人群寻租而形成的社会问题会随着民众网上监督权的行使而及时的浮现出来。

政府对信息的控制越来越被弱化,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问题频发,网络传媒上围绕某一社会问题非常容易形成公共舆论,面对公共舆论政府为了不引发行政危机不能视而不见,只能积极应对。这又对刚性体制下政府被动接受民意提出了挑战,在民众反映社会问题的渠道和传统媒体信息的接受与发布都在政府控制的情况下,这就决定了政府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的是被动的,只有当社会问题形成规模并产生破坏性影响时政府才去面对,而这时社会问题往往积弊已久,不能短时间内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治理使破坏立即停止。网络传媒环境下,公共舆论的形成速度加快,政府再消极被动的应对,很容易形成行政危机。可见,积极主动的关注民意是政府的唯一举措。

政府对民意的关注是必要的但单纯的关注是远远不够的,网上公共舆论的诉求不仅仅是反映民众对社会问题的看法,还强烈要求政府在社会问题的解决决策中对民意的参考和吸收。一方面是民众积极主动参与政治生活努力的结果,从政府的角度讲就是落实政治民主的过程,网络媒体的大规模使用加快了这一进程。政治的民主化保证了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众是自身利益的最完全的代表者,而且民众是一个广大的群体,在社会生活的任何领域里都拥有最真实、全面的知情者和权威意见。由民众自由的表达意见和参与决策,能够最大限度的解决利益冲突,避免行政危机和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同时还可以收到集思广益的效果,保证决策的科学和执行的顺畅,保持社会系统的良性运转。虽然目前网络传媒还没有达到能够让大众参与行政决策的程度,但网上公共舆论影响行政决策的事实已有目共睹。另一方面政府在决策时有效的吸收公共舆论可以提高决策效率。民众把自己对社会问题的看法通过网络传媒表达出来,政府只需要搜索就可以了解社会问题的基本信息、相关民众的观点以及其他必要的信息,为决策过程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从而节约了调查和决策的时间,提高了政府对社会问题的应对速度,使社会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有效率。

三、社会问题的显现和解决机制由刚性机制向弹性体制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网络大规模使用之前政府对社会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机制是刚性的,政府控制信息的接受与传播造成社会问题显现的渠道单一,大量社会问题积存,尤其是因特权人群寻租而形成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只是没有进入大众人群的视野,但不代表不存在,而且长期积聚有大规模爆发的危险。政府应对的滞后性和决策中的独断专行,会进一步加剧这些潜藏的社会问题的生长。可见在刚性机制下行政体系潜藏着隐患。社会是一个有机的体系,内部存在的冲突使其不断的调整以保证良性的运转。网络传媒无疑是转型阶段中国社会体制外的一个异己力量,他的出现和引起的变化带来现实与当前制度的冲突,社会从保证自身良性运转出发必然会做出制度的调整。网络传媒的使用推动了刚性机制的不断调整,目前这一调整还在进行之中。网络传媒打破了政府对信息的控制,刚性的信息控制机制需要向开放的信息互动机制转变,开放的信息互动机制使民众有反映社会问题的畅通渠道,同时政府也可以及时把握社会问题的动态,迅速应对。民众通过网上公共舆论来影响政府的决策,使决策更多的反映利益群体的诉求同时推进了行政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进程。转变后的机制不同于以往的机制具有明显的弹性特征:政府积极主动的关注民众意见,既可以及时应对重大社会问题,又可以对刚刚出现但存在隐患的问题提前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民众通过网上公共舆论影响行政决策从而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高效性。弹性机制有灵活的应变性,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做出调整,保证决策的正确性。社会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机制由刚性向弹性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网络传媒的大规模使用推进了这一进程。

参考文献:

(1) 厉以宁: 《资本主义起源》, 商务印书馆2003版 45页

(2) 李斌:《传播学引论》,新华出版社2003版 325―327页

(3) 特纳: 《社会学理论的结构》,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版 127页

(4) 卢梭:《社会契约论》 商务印书馆 1980版 87―90页

(5)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 商务印书馆1961版 263―265页

(6) 瑞泽尔:《当代社会学理论及其古代根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版 83―85页

(7) 蔡林毅夫:《中国经济》,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版 282页

(8) 何清涟:《现代化的陷阱》,今日中国出版社1998年 67页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