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华:五十年代大学生活纪实」正文
进军科学 活跃多彩
1956年9月1日,第一学期开学:系主任安岗和我们谈话:新闻学是不是一门科学?中共中央宣传部认为是一门科学,并且要求作出12年科学规划。12年 要求为党训练培养6万新闻工作者,因而,今年招生,由去年的100人增加到300人。安老师还强调学习要联系实际,他说这关系着学后能否致用的问题。联系实际就是说在平时多观察注意生活,多积累资料,专门熟悉一门知识。我写道:“新闻工作主要在于实践,新闻工作者本身应具有古往今来,国 外的知识。假如说,在这四年 ,我有什么要求的话,我想回答:‘具有较丰富的社会知识。’高尔基说:‘我所知道的一切,都应该归功于书。’今天,我能进入学校有专门的时间进行学习,就更应刻苦努力,学而不倦,用知识武装头脑,在科学堡垒面前,打一个出色的漂亮仗”。
人大新闻系是1955年才新建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建立的新闻教育最高学府,位于东直门海运仓11号大院(原朝阳大学旧址)。第一年招的全都是在职新闻干部,带职带薪,约100人。今年, 4000多考生中招收300人,近一半是非新闻工作干部。但是,必须具备两条:一是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一是党团员,用安老师的话就是,招来的学生要“有实际工作经验,经过生产斗争或阶级斗争,各方面都好的人。”全系有专家,教授,教职员约100人,资深记者、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安岗出任系主任。修业年限,新闻业务系统来的3年,我们非业务系统的4年。第一学期学5门课,有逻辑学(王方名老师讲授)、现代汉语(王食三老师讲授)、中国革命史(麦农老师讲授)、哲学(范芒老师讲授)、文艺学引论(郑国铨老师讲授)。“每门课程都没有讲义,下课后又不知该参考什么书”。“学习小组借来了马恩列斯的经典著作一套,又借了《反杜林论》、《俄国文学史》,我们打算多看点书,初步打个基础,开阔眼界,然后再在一般的基础上提高,深入探索老师讲授的主要论点。”
学校生活紧张,有序,又比较活跃,多彩。每天作息时间:早上6时起床,7。20,早餐。6――7。20之间,体育锻炼(自愿)和自习。8――12时,上课。下午2――4时,上课。4――6时,劳卫锻炼或自习。晚上7――10时,自由支配。每周听课约22小时。有时适当辅有课堂讨论(学校领导讨论决定用苏联叫法“习明纳尔”,意为学习明白了,变为自己的东西)和作业检查。讲《文艺学引论》的郑老师,就组织我们讨论了“文学反映生活的特征”和“阿Q典型的探讨”。自修约50多小时。多用于自习课内外书,思考消化和发挥教师所讲的东西。
我们的体育课是必修课(刘志珍,薛老师执教),2学分,口号是:“锻练身体,保卫祖国”。一次,上体育课,刘志珍老师叫我去拿起跑器?我这个山里娃,从没听说过什没起跑器,急忙跑去器材库,拿起一支小红旗,兴冲冲跑到操场交给老师,引起一阵哄场大笑。海运仓学区新闻、历史两系举办的一次运动会上,团体总分第一名新闻系一年级九班。女子个人成绩:新闻系夺得多项冠军,100公尺第一名邓勤,400公尺跳远第一名海明,手榴弹掷远和跳高第一名秦嘉 ,掷铅球第一名凤维是。《人民大学》周报刊登摄影老师拍的一幅4位女将的合影,神采奕奕。
两年的体育课,学了短跑,长跑,跳高,跳远,投掷,平衡木,高低杠,鞍马,游泳,滑冰,健身操。上游泳课,我们从铁1号排队,步行去什刹海体育馆,往返半个多小时,那个游泳池不大,我们人多,一下去,就像煮饺子一样,相互挤撞,很难伸展开来,我始终没有学会游泳。每学期体育考试都及格。4年中,校系举办了多次运动会,除春秋季运动会外,还有“一二九”纪念运动会。新闻系踊现出一批体育尖子。我们班的张承玺这位山东汉子,是校排球队员,八班布依族伍承民,别看他瘦小,却是系里3000、5000米长跑健将。八班上海小伙子盛祖宏是足球爱好者,他发起城内学区4个系组成足球队,并当选为校足球队队员,还参加过与国家队的比赛。系学生会副主席海明,虽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却是体育活动积极分子,经常带头锻炼,她组织的九班女子篮球、排球队,十分活跃。我们七班也组织了劳卫制锻炼小组,陈崇山是组长。1958年秋,全校掀起体育大跃进高潮:“天天上操场,人人受锻炼”,我们大都通过了一级“劳卫制”目标,并向二级“劳卫制”迈进,为实现共产主义,炼成一付钢筋铁骨般的身体。这为我们今后工作,打下了健康的身体基础。
新闻系文化生活比较丰富,每周星期六晚上都有活动,不是电影便是舞会。记得,印度电影《拉兹之歌》刚上演,校园里四处唱响“到处流浪……”的歌声。王嗜学《江城子。忆旧》写道:“昔日初聚海运仓,年正少,气方刚,进军科学,镇日读书忙。偷闲最喜圆舞曲,同旋转,神飞扬。”
系办有《新闻与出版》报,是对开4版半月报。它以服务新闻系教学为主要目的,也是学生练习写作的园地,实际上是面向全国发行的报纸,得到全国各地新闻单位的热忱支持和帮助。吴玉章为创刊号写《发刊辞》。安岗用郑远笔名带头为《新闻与出版》报写文章。他先后发表了《反对抢先》,《要创造,不要模仿》、《值得研究的问题》、《怎样写?――一个学习的扎记》、《怎样安排你的学习计划?》等文。
新华社 部发行的《参考消息》,各系只有新闻系学生能看到。我们以此自豪。课余常听科学、文学、时事报告,中央的一些会议很快就可以听到传达或直接收听。经常组织参观访问,参加全校性的一些政治活动。探访周口店北京猿人洞遗址,登临八达岭长城外,印象较深的活动有3次:
一是,9月底,我们去先农坛体育场参加欢迎印尼总统苏加诺的大会。这位印尼革命家、演说鼓动家,激情洋溢的演讲,引起全场阵阵掌声、欢呼声。他介绍了自己领导人民反抗殖民主义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历史。指出争取民族独立,是亚洲各国各民族共同的使命。他寄希望于中印两国青年的相互支持说:“这一斗争不是孤立的,未来就掌握在你们手中!”我们热烈鼓掌,用“中国印尼友好万岁!”和“朋加诺,朋加诺”有节奏的大声欢呼,向他致敬!
二是,10月1日:人大4000余师生参加“十。一”国庆1周年庆祝活动。系里组织我们这些新生,参加了天安门群众集会游行盛典。我和年级的同学们站立在天安门城楼前,长安街北侧的标兵点上当标兵。那天突然下起雨来,雨水淋湿了外衣,我们依旧笔立不动。一会儿,不知那位同学递来了一碗底度酒,让我们轮流传喝,顿时趋走了寒意。回到学校后,后勤同学送来一碗碗姜汤水,让大伙暖和身体,避免了生病。这都使我感到同学间相互关怀的温暖。
三是,11月,为纪念十月革命节,系里组织歌咏比赛,我写了一首歌词,题名《十月的火种》:
一、火光闪闪,驱走了黑暗寒冷、毒蛇猛兽/,文明代替了野蛮生活。/人类第一次挣脱了大自然的枷锁。/感谢劳动的人们,是他们点燃了自然的火种。/
二、火焰熊熊,焚毁了金钱世界、帝王宝座/,平等代替了罪恶统治。/人类第一次挣脱了剥削制度的枷锁/。感谢伟大的苏联,是他们点燃了十月的火种。/
副歌:啊,燃烧吧,灿烂的火种/,愿你把一切黑暗和罪恶焚毁,/愿你永远照亮人类前进的路。
尹家灏同学为歌词谱写了歌曲。大家来唱。还得了奖。
我这个来自西部小城的学生,感到最不方便的是北京城市大,街道多,上一次街既花钱,更花时间。从新闻系去王府井或天安门,往返也得1个多小时,要到郊区就更远了。因此,没有特别的事情,我一般很少外出。学校里设有合作社、理发室、浴室、洗衣房、缝衣部、邮局等,基本上能解决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我每月的助学金25元,除去伙食费12。5元(大灶。中灶为15元)外,还剩下一半,用以买书和日常生活用品是足够了。好在我没有乱花钱的习惯,衣着,生活也不大讲究,没有不方便的感觉。生活上克勤克俭是有益无害的。有同学感慨地说:我们这些今天还不能给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作贡献,国家人民在我们身上花很多金钱的大学生,如果不埋头苦干,刻苦钻研,艰苦朴素,能不于心无愧吗?(《人大周报》,恩光《相形之下》)有的同学刚入学的头一两个月,课余时间,几乎全被电影、球赛、展览会等抢光了。很快觉醒过来,决心切实执行制订的学习计划,表示:“不做时间的奴隶,要做时间的主人。”
同学们从自己身边的点滴小事作起,养成社会公德。校刊发表尹家灏《对我们自己的意见》说,图书馆,资料室一看就像个破烂摊子,这主要是我们同学自己,不管“阅毕请放回原处”的提示,不遵重管理人员的辛劳所造成的。校刊还刊登新闻系同学批评晚自习时,有的教室虽然只有三五个人,却电灯照样齐开,不注意节约用电。八班盛祖宏为校刊写的《雪后清晨》,说一天下着大雪,冒着7级大风,班里和经济系的10几位同学,早起扫雪,大家不顾手脚和身子都冻麻木了,终于扫出了几条黑白分明的路,一一通向溜冰场,饭厅,校门,为同学们出行提供了方便。后来,八班举办互助储金会,一年中,已有29人参加,共储185元,平时,除借出款项外,余款存银行。他们依靠集体力量,自行解决同学中一时的困难。校刊发表短评《一件好事情》,提倡推广这种互助友爱,自力更生精神。
12月:惊闻恶耗,打破了我平静的生活。12月12号中午,得知曲木阿呷牺牲的消息,我在宿舍里就昏倒了。她是我在西康团省委工作结交的好友,彝族姑娘,年轻的共产党员。她曾对我说:彝族自古流传“石头不能当枕头,汉人不能作朋友”,可是我们却成了彝汉好姐妹,好朋友了。7月,在成都火车站告别,送我北上入人民大学,她则西去大凉山,参加民主改革。11月,我们还在通信,不料,信件退回,她被叛乱奴隶主 害了!我失声痛哭,悲愤欲绝,三天吃不下饭。我向学校写了申请退学报告,又向四川省委组织部连续写信,请求调去凉山参加民改,以继承亡友遗志。学校党组织、周围同学们都极力劝告、安慰我,家乡的亲友们来信,要我坚强起来,省委组织部复信要我:“安心学习,化悲痛为力量”。此时正面临期考,悲痛影响了学习,5门课中考查的逻辑、现代汉语、中国革命史3门课免强及格,考试的两门必修课,辩证唯物主义,口试只得了“良好”,文艺学引论侥幸得了“优秀”。这样下去不行,我决心振作起来,努力学习,争取用优秀成绩来纪念战友。同时,我立志:“今后,作一个大凉山的新闻工作者”。
寒假,我写了一些纪念她的诗,其中一首题为《光荣的名字啊――阿呷姑娘》――“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但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泰戈尔
平静的邛海哟,/今天,为什么掀起了汹涌的波涛?/高耸的泸山哟,/今天,为什么默默地低下了头?/啊,连山林的鸟儿也停止了歌唱,/满山的草木在哀哀地悲泣。/
啊,阿呷姑娘倒下了――壮烈的牺牲!/奴隶主罪恶的枪
姑娘,你是为了凉山奴隶的自由而献身的呀!/坚强的姑娘啊――暴风雨中的鹰。/勇敢的鹰哟,/是您,飞向了北京,/毛主席给了您无穷的力量和崇高的使命。/
是您,飞向了华沙,/带去了中国青年热爱和平的心声。/是您,飞向了人们,带来了纯洁的友谊和炽热的爱。/是您,飞向了凉山,给彝族兄妹带来了新的命运。/
“彝家要翻身哟,/千年的奴隶要解放,/砸烂脚镣手铐,/起来吧,是时候了!/”
姑娘的声音,越过崇山峻岭,/姑娘的声音,飞进深山老林。/奴隶们在欢笑,/奴隶主在战 。/
奴隶主发怒了!/恶狠地射出了致命的一击。/姑娘倒下了!鲜血染红了自由的土地。/
姑娘哟,您的血没有白流,/叛乱平息了,/凉山上燃起了胜利的火炬!/
姑娘长眠在秀丽的泸山脚下,/洁白的花环覆盖在她身上。/金河的水,日夜流淌,/姑娘的事迹四处传扬,/彝族人民的优秀女儿,/光荣的名子啊――“阿呷姑娘”。
诗写得不好,但感情是真挚的。
注释:阿呷壮烈牺牲,西昌专区机关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中央慰问团西昌分团黄团长亲自主祭,把她安葬在西昌城外的泸山山麓烈士陵园中。
我暗下决心:暑假时去西昌为她扫墓,并采访搜集有关她的事迹。
寒假,我收到了参加凉山民改的朋友萧鸣锵(女,原西康(女,原西康团省委同事)来信,向我详谈民改斗争情况,传来又一恶耗,原团省委同事张永志,在昭觉县被奴隶主俘虏,坚贞不屈,被用巨石捆绑,沉入河底淹没了!他年仅22岁。我激愤地拿着信,向宿舍的同学 了又 ,大家悄悄地,眼睛潮湿了:“我们在这安静的环境里学习,却不知还有多少同志在流血战斗!”大家关怀着民改的同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