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微官”时代,谁改变了谁?

作者:苏菲发布日期:2012-02-22

「苏菲:“微官”时代,谁改变了谁?」正文

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机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微博快速成为中国网民诉求最便捷的表达渠道,人们借助微博实现“虚拟的街头表达”。微博也正在上升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媒体形态之一。而官员微博由于其博主的“江湖”地位与寻常博主的不同而备受关注。

“微官”时代里,有人因微博而走红,有人因微博而落马;有人尝试用微博改变人们对官员的看法,有人希望借助微博改变另一个群体的命运……在这个充满争议的年代,微博与官员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亦非常美妙。

“微官”里的冰火两重天

今年以来,因为微博落马的官员不少――6月,江苏省溧阳市卫生局局长由于利用微博传情,引发“开房门”事件,后这位“微博局长”被停职检查,并取消其党代会代表资格;8月,四川某地教育局领导在微博上与他人调情,引发“调情门”,该领导因此而去职;7月底和8月初,云南、河南两地先后有官员因微博被曝“艳照门”丑闻,前者因涉嫌聚众淫乱被“双开”并移送公安机关,后者还在调查……

与这些落马的官员相比,更多的官员因为微博而迅速走红,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春贤到浙江省宣传部部长蔡奇、从云南红河自治州宣传部部长伍皓到广东省卫生厅厅长廖新波,他们享有与明星一样的待遇:粉丝众多、一呼百应。

作为中国首个开通微博的省级党委书记,张春贤的微博开通首日粉丝即突破1.2万,评论2000多条,被称为“最高级别官员微博”。而同样有号召力的则是蔡奇,尤其是7.23动车事故中,蔡奇通过微博向网民们直播救援进展,获得超高好评,粉丝已突破500万。目前,不论是新浪官员微博还是腾讯官员微博,排名第20位的官员微博粉丝量均已突破54万。

业界有句知名的话来形容微博的影响力――当你的粉丝超过100,你就好像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像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仅从这些官员的粉丝数量来看,成为一份都市报已绰绰有余。

在过去,官员与普通民众中总有着层层的阻碍,“冷、远”是官员们给民众的最基本印象,而现在不同了,部级官员也成为网民中的一员,他们以“童鞋”来称呼网友,以与常人相同的方式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但是他们又以百倍于常人的精力为某些事情和决定做解释,以博得网友的支持与理解,这种态度和方式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相对应地,越来越多的网友也开始接受这些官员,认为他们亲切、诙谐,并不是电视上看到的那样八面威风、一本正经。

改变的不仅仅是行为

2010年10月15日晚上,浙江省海宁市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金中一尝试在新浪微博上写下第一条微博“我也来试试微博客”。因为不太了解操作程序,这条从晚上开始写的微博花了差不多3个小时,发出时已是次日凌晨。自此,金中一一发而不可收拾,迄今为止,已发出了8400多条微博,拥有70多万的粉丝。

起初,金中一的微博多以记录工作行程为主,有时候还穿插一些上级领导的讲话和指示,基本上处于“说官话、打官腔”的状态。很快他意识到“微博的世界有自身的规则,把官场的那一套东西带进来是不合适的。”这之后,金中一的微博内容开始多样化,一方面他向网友展示自己个人生活的一部分,还公布了自己的家庭收入;另一方面他也会对政府在具体行政过程中的违法行为提出直接批评,言辞颇为辛辣。他甚至在微博上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开放私信,“随时接受网友们对法律问题的咨询”。

而金中一所做的还不仅仅在此,在他的力推之下,海宁司法系统开通了19个官方微博,及时披露司法工作信息,在线解答博友疑问。今年4月又推出“微博公文”,其效力等同于红头文件,是中国微博问政行政化的一大进步。

在发表微博时,金中一坦言自己有两个原则:“一是不违法、不反党;二是要讲道德,要起风气的引导作用。”这两个原则看似保守,实则也是微博可以长远生存的一个基本保证。

与金中一身份略有相似,风格同样“麻辣”的是江西九江公安局纪委书记段兴焱。比如“不丹是世界上一个远比中国落后的小国,它在美国的留学生90%以上选择回国。他们说:‘那是我们的国家,有我们熟悉的生活,我们回去感到更幸福。’一个社会,最易导致动乱的不是贫困,而是民众有理无处诉说,稳定源自公正,幸福基于平等,这就需要:制约权力、驾驭资本、阻止社会溃败。”比如“环球时报:即使GDP第一,中国也不争当老大。作者: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陈健――段郎点评:想跟陈院长说声:你倒想当老大,可你当得着吗?即使你GDP银河系第一,你也当不了老大,因为你心中除了当老大就没别的东东!”再比如对于交通部一条关于中国96%以上公路“将”取消收费新闻,他直言:你还将什么将哟;对于郴州巨贪曾锦春临刑前吐露“思想意识里一直有升官发财的想法”,他的点评是终于有人肯说实话了。

与金中一相同的是,段兴焱也自称老“愤青”,和常人一样对不公正的社会现象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愤怒。在微博里,他们不仅仅是一位官员,更是一个有感情、有悲喜和憎恶的真的人。也正因此,他们在短时间赢得众多网友的信任与支持,构建了良好的官民沟通体系。

“领导干部想问题、做决策、办事情,需要民意的支撑,需要寻找与民心的结合点。微博问政恰恰为官员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提供了一种便利。”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说,领导干部一定要重视微博产生的“核裂变”效应,重视新形势下的“群众路线”。

“微官”世界的另一面

无可否认,微博上除了为数众多的实名认证的官员在织围脖外,还有数量更多的官员披着“马甲”在战斗。至于形式化、空心化、名利化的微博更是数不胜数。

曾有网民提出,现在有些领导和政府机关微博就是跟风而已,虽然开了账户却不见经常更新,或缺乏实质性内容,不知道领导微博会不会重蹈领导博客和信箱的覆辙,只有“三分钟热度”,潮流一过就“人去博空”。

记者在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中搜索发现,有一些政府官员和政府机构,开通微博后就不闻不问,成了“空客微博”,至多转发一些政府公告和地方新闻。还有官员的微博中连篇累牍均为“您反映的问题我们已经交给相关部门调查了解,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这样的机械回应。

而新浪微博工作人员也承认,的确存在部分政府官员和机构微博呈现“僵尸微博”状态, “有的微博是官员或者政府机构跟风,有的就直接是领导要求。如果不是自觉自愿,要把微博经营好,真的不容易。”该工作人员说。

在评价大量“长了草”的官员微博时广州市政协委员、 “板凳大叔”韩志鹏则认为“观点与观众最紧要是互动”,微博最重要的就是互动,如果没有互动,基本上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对于官博空心化、形式化,段兴焱认为更新频率太低、内容太过单调、面孔官方化很难吸引网民。他说,自己开微博一定要创造一种与众不同的沟通方式,以文、思、心和网友说话,用文章、用思想与网民交流才能获得网民的支持。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科级干部坦承,自己开通微博很大程度上是带有私利的。“平时跟领导交流的机会不多,见了面也不太善于表达自己。开通了微博,也能喊领导一声‘童鞋’,多好。特别是自己做了什么工作发个微博,也方便领导知道,比在会议上汇报强多了。

至于披着马甲织围脖,金中一则坚决表示支持“官员实名制”。“你披着马甲说话,影响力是完全不同的。当然实名的话肯定有时候难免会引来骂声,但是官员如果没有这一点气度和容量是无法适应民主的声音的。”对于官员被骂,金中一的心态很平和,“听骂声也是一种感觉。不听骂声就感觉不到民意的汹涌和强烈。听骂声可以提升干部的素质,听骂声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官员听不了骂声,说明底气不足。”

“骂你,是为了提醒你。”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杜少中则如此提醒刚刚开始“织围脖”的同行,“微博能让你了解很多市民的想法,有人骂你,骂对了,那是应该的;骂错了,也是给你提个醒。”

蔡奇则在微博里表示:微博里面有民生,政务微博应该放下身段,拜民众为师、问情于民,特别是有雅量倾听骂声。并通过互动寻找不足,从点滴火花中修正自己,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误解,增进社会共识。在蔡奇看来,政务微博,就是一种社会管理的机制创新。“它体现了公开为先、服务当头、群众路线、良性互动”。

潜在的巨变

广东佛山网友“绿空的微博”在10月29日作了一个总结:微博改变了什么?一是从俯视到平视的转变,改变了社会舆论格局,改变了政府与社会沟通的方式;二是从被动到主动,信息互动向主动服务,激发正面能量;三是从应用到开发,政务微博的衍生产品和增值服务大有前景。在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副所长李未柠看来,微博形成了一股推动社会进步的新力量,成为群众诉求表达的主渠道,社会舆论的重要策源地,以及社会动员的发动机。同时,微博也在迫使政府职能、体制的改变。

那么,微博在促使政府职能转变中究竟能发挥多少作用?

韩志鹏认为作用肯定是有的。2011年3月24日,韩志鹏发了一条关于垃圾分类的微博,“4月1日就要正式开始的垃圾分类有两个瓶颈。一是政府让物管承担给居民配发垃圾筒的责任,难怪不见有人送!二是大家还不知道具体怎么分,宣传指引不到位!”第二天,城管委的工作人员即拿着投标书、预算、发票找到韩志鹏,逐条解读和分析。“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事情,但是足以说明微博的作用。”但是,韩志鹏同时也认为,想要借微博改变政府工作作风及职能的转变,道路仍然漫长。

8月25日,来自北京、浙江、广东、云南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150多名政府官员、学界专家、媒体人齐聚杭州,就政务微博与社会管理创新、突发事件如何用好微博、微博时代官民如何良性互动等话题展开讨论。

11月11日,中宣部副部长王晨说,政府官员需重视发挥微博的窗口作用,加强与群众的交流沟通。党的宣传部门应该担负起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澄清谣言的任务,基层宣传部门要积极用好微博这个平台和窗口,积极“占领”微博阵地,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11月17日,“北京微博发布厅”正式登录新浪微博,这是中国首个省级政务微博群发布。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新闻办主任王惠向网友承诺“不作僵尸不作秀”。

“微博倒逼政府转型。”金中一说: “只是时间的快慢问题,但肯定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认为,未来政务微博的发展有必要从初级阶段的“粉丝”崇拜走出来,转向促进解决民众实际利益问题的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健全。“如果能通过政务微博,理顺民众的利益表达、诉求机制,理顺解决社会矛盾的通道,可能意义更大”。

在国内一大片为官员微博叫好之声中,广东省政府参事王则楚的态度明显更为冷静和客观。“微博不是我国公民有序参政议政的方式。有序参与政治是有规矩和设置的,需要层层选举、层层代议来反映意见。只有在渠道不畅通的情况下,微博才成为了反映民意的渠道之一。”王则楚认为:“官员在没有开微博之前,一样能听到各种各样的民声,关键是他重不重视、处不处理。”

苏菲,《共鸣》杂志社记者。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