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四维:巴基斯坦与塔利班和谈为何难有结果?」正文
近日,巴基斯坦政府与巴基斯坦塔利班(以下简称"巴塔")正在进行的和平谈判进入一个拐点。4月16日,巴塔宣布,由于巴政府方面对巴塔要求的释放"非战斗"被关押人员和建立"和平区"的要求没有做出积极回应,而且,巴政府方面在停火期间也没有中止对塔利班进行打击,因此,巴塔决定,已于4月10日到期的停火将不再延续。也就是说,停火到此结束,巴塔的某些分支重新向军警或公共场所发动袭击随时可能发生。但巴塔同时表示,仍愿与巴政府继续和谈。
第二天,巴基斯坦国家安全的最高决策机构国家安全委员会举行会议,同意继续与巴塔和谈,但同时要求相关部门提高安全警戒水平。
与巴塔和谈是巴现政府的既定政策,去年5月大选时,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就以此为其竞选政纲之要。新政府成立后,经过半年时间的多方准备,谢里夫总理在今年1月底正式启动与巴塔的和谈进程。但是,开局并不顺利,巴塔无意顺从,多次发起恐怖行动,挑战军方的容忍底线。2月下旬,军方重拳出击,还以颜色,动用空军对巴塔在部落区的据点进行连续轰炸,迫使巴塔有所收敛。3月1日,巴塔宣布与巴政府停火一个月;到期后,又将停火终止日延至4月10日。
在过去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巴政府和巴塔最初都通过中间人与对方接触,而后,巴政府组成由官员构成的代表团,进入由巴塔控制的部落区与对方直接会谈。但会谈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人们曾经抱有的一线希望很快黯淡了。
在所谓的"停火"期间,武装分子的暴力恐怖活动有所减少,但并未停止。3月3日,首都伊斯兰堡市中心的一家法院遭袭击,包括法官、律师在内至少11人死亡,伤者数十人。4月9日,还是在首都,一个蔬菜水果市场发生恶性爆炸,至少23人死亡,110人受伤。
现在,甚至名义上的"停火"也没有了,和谈进程似乎驶入了一个不见光亮的隧道。
巴塔有三大要求
从媒体报道看,到目前为止,巴政府在和谈中的立场似乎不很清晰,但巴塔的要求却非常明确。
第一,巴塔要求释放"非战斗"被关押人员。他们已向巴政府提交了一份要求释放的765人名单,并将此作为继续谈判的前提条件。但巴军方声明,根本不存在妇女、儿童和老人等所谓"非战斗"人员在押,也就是说,巴塔要求释放的正是"战斗人员"。巴官方已尝试性释放了20人,但巴塔根本不买账。自阿富汗反恐战争以来的十余年间,巴国人民因恐怖袭击而丧生的人数高达5万人,其中军警约5000人,而这一笔笔的血债大多由2007年以来的巴塔所为。伴随着巴塔的崛起,截止2013年底,巴国总共发生358起自杀式炸弹袭击,为世界之最。有鉴于此,在巴塔全无悔过、并无妥协的情况下,如果巴政府先行放人,则无异于向巴塔投降。若此,军队不会答应,人民不会支持。
第二,巴塔要求建立"和平区",即政府军从部落区的南瓦地区撤军,并承诺不向巴塔的巢穴北瓦地区发动军事行动。有分析指出,自2009年以来,巴军方在边境部落区及其毗邻的开普省展开了一系列清剿行动,从巴塔手中夺回不少地盘。为在美军撤出阿富汗之前掌控边境局势,应对阿富汗塔利班与巴基斯坦塔利班今后可能跨境联手发难,巴军方有意在今年夏天采取行动,对被武装分子盘踞多年的北瓦地区展开清剿。巴国一些评论认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巴塔现在与巴政府谈判决不是为了和平,而是在制造烟雾,争取时间,准备放手一搏;而军方针对北瓦的军事行动在所难免。
第三,巴塔要求在全国范围实行严格的"教法统治"。巴塔是一个有明确意识形态为指导的激进武装集团,在巴国实现"教法统治"是其奋斗目标。然而,这一要求直接针对巴国的民主体制,危及巴政府自身存在的合法性,政府显然不能接受。对此,巴政府多次表示,和谈将在宪法框架内进行。但是,巴塔的这一要求也非"天方夜谭",在其控制下的部落区及开普省部分地区,社会"塔利班化"已是既成事实;在巴国宗教极端主义弥漫的大环境下,在更大范围推广"教法统治"并非不可想象。
巴基斯坦以伊斯兰教为立国之基础,传统的宗教学者在建国之初就要求实现"名符其实"的伊斯兰社会秩序。几十年来,巴国未能建立起稳定的政治体制,曾有多位统治者为证明其执政合法性,不惜利用宗教来影响政治。这种倾向在1980年代发展到高潮,军人统治者齐亚・哈克全面推行"伊斯兰化",为巴国今天宗教极端主义泛滥种下祸根。
现在,巴国有依据宪法成立的"伊斯兰教义委员会",负责就巴国各项法律是否符合伊斯兰教义向议会和政府提供权威性参考性意见。该机构由资深宗教人士组成,其观点往往相当保守。比如,该委员会去年9月决定,坚持必须要有四名成年男子见证才能判定强奸发生的古法,而DNA检测不能作为主要证据。又比如,该委员会在今年3月表示,已婚男子若要再娶,无须事先获得其已婚妻子的书面同意,现行婚姻法的这一规定不符合教法,应予废除。
巴政府有三个"担心"
自和谈开始以来,巴政府一直放软身段,小心翼翼,多次迁就,不说硬话,生怕激怒巴塔而导致谈判破裂。巴国有舆论认为,如此和谈,巴政府暴露弱势,巴塔彰显强势,结果必然是国家权威受损,暴恐愈加猖狂。
有分析指出,巴国自2004年在与阿富汗接壤的巴部落区开展清剿以来,已多次与武装组织"和谈",事实证明无一成功,结果反倒形成今天这种"越反越恐"的局面。这说明,与宗教极端主义的武装团伙进行和谈不是一个可行的政策选项。
有评论深入探究巴政府为何如此押宝"和谈",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第一,巴政府担心出现"全面内战"局面。巴国武装动乱频仍、法律秩序崩溃早已不是局部问题,如果坚持武力解决,巴塔及其他恐怖组织肯定会全面报复,全国将陷入无一日无爆炸、无一处有安宁的困境。对此,巴政治领导人将无力应对,军队也缺乏准备,人民将饱受苦难。
第二,执政党担心"票仓"被侵蚀。目前在中央执政的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在意识形态上属中间偏右的政党,其选民基础主要在相对富裕的旁遮普省。近年来,前板球明星伊姆兰・汗领导的正义运动党迅速崛起,这也是一个偏右政党,正在旁遮普省与穆盟(谢)争夺保守派选民。巴国的政治保守派对塔利班运动是怀有同情的,因此,巴政府与巴塔和谈也是出于争夺选民的政治考量。
第三,政治领导人担心自家性命。巴塔之残忍举世闻名,尤其对巴国主张反恐的政治领袖从不手软,一旦认定你是不共戴天的仇敌,必欲除之而后快。人民党前党魁贝娜姬・布托在流亡海外期间高谈阔论反恐,回国当天就遭袭击,最终未能逃脱被暗杀的命运。巴国前军人总统穆沙拉夫也被恐怖分子视为眼中钉,针对他的暗杀图谋至今天仍在继续。可以说,巴国不管谁上台执政,都不得不面对这一冷酷的现实。
当然,也不排除巴政府最终有可能与巴塔达成某种形式的和解。但是,这决不意味着和平将有保障。巴塔是一个松散的武装团伙联盟,三十多个分支不仅缺乏统一指挥,而且经常发生暴力内讧,其集体履约的可信度非常低。另外,巴塔仅是巴国极为严重的国内安全问题的一个方面,其他还有俾路支分离主义问题、卡拉奇黑社会问题、旁遮普极端主义问题等等,无论哪个都是老大难问题。总之,巴国要恢复法律秩序,实现长治久安,实可谓任重道远,举步维艰。
作者毛四维是中国前驻印度、巴基斯坦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