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汉奇:互联网与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作者:方汉奇发布日期:2016-05-07

「方汉奇:互联网与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正文

互联网络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纪之交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它的发展,标志着新闻传播活动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过去的一个世纪,是新闻传播事业飞速发展的一个世纪。也是新闻传播事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的一个世纪。从印刷报纸,到有线电报,到无线电广播,到电视,到互联网络和电子报刊。所有这一切科技手段上的改进,只用了一个世纪就完成了。

发展是加速度的:印刷报纸从诞生到完善,从雕版到活字版,从铅印到胶印,从黑白到彩色,从平板印刷机印刷,到轮转印刷机印刷,用了1000多年的时间。而由有线电报发展到无线电报,由无线电报发展到无线电广播,由无线电广播发展到电视,由电视发展到网络和电子报刊,都只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

投入商业应用的进程也是加速度的:从开始营运到拥有5000万用户,报纸花了近1000年,广播花了38年,电视花了13年,互联网只花了4年。

时至今日,互联网络带给全世界新闻传播领域的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它集报纸、期刊、电台、电视台等传播媒体的功能于一身,并加以优化,从而在传播速度、信息量、覆盖面等方面,都对普通媒体提出了挑战。电脑已经成为公认的“20世纪至尊的发明品”,网络则成为公认的“第四媒体”。截至1999年底,全球已经有近1800家网络报刊,网民数字已达1.76亿,今年预计将增长到2.2亿,未来5年内将达到3.5亿,10年后,估计将达到5亿。

在美国,由于是互联网的策源地,从1987年第一家网上报刊《圣荷塞信使报》创刊到现在,网络技术发展很快。电脑软件和网络服务公司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据截至1999年底的统计,全美每100个家庭拥有61台个人电脑,拥有28个因特网账号,上网人口已达到6300万人。网络经济已经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1998年美国网络产业的收入达3014亿美元,以网络企业为主的全美信息产业的产值,已占GNP(国民生产总值)的45%至60%。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以每年2.7―3%的增幅,持续增长,这种势头,有1/3以上是由以电脑网络为主的信息产业带动起来的。微软公司成为美国信息产业中的龙头企业。比尔・盖茨则以364亿美元的纯资产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的首富。

在中国,互联网络也发展得很快。1987年才开始有第一个上网的人。经过10年,到1997年,上网的电脑数就达到29.9万台,1998年增至54.2万台,1999年再增至146万台,今年1月份达到350万台,3年内增加了12倍。上网的户数也由1997年的62万户,猛增到今年1月的890万户,3年内增加了14倍。由中国互联网信息管理中心管理的网站,也由1997年的1500个,陡增到两个月前的15153个,3年增加了10倍。目前,我国上网的人数已经占到全国总人口的0.72%,几乎每100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人上网。其中新闻工作者占1.8%。截至1999年7月,新创的网络报刊已达250家。网络的广告收入,1996年还几乎为零,1998年就陡增到4800万元,1999年已经逼近1亿元。

随着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在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已经无所不在。人们普遍利用网络收发电子信件,取得资讯,交换信息,举行网上会议,讨论问题,发表意见,购物,转账,购票,定票,购书,借书,读书,听课,查阅资料,申请留学,申请签证,择偶,举行时装表演,看病,会诊,立法,司法,刑侦,呼救及从事各种各样的科研活动。范围越来越广,作用及影响越来越大。

不仅人们的正常活动利用网络,一些邪教组织也在利用网络,如“法轮功”。尽管李洪志说过“电脑网络是外星人用来毁灭人类的工具”之类的话,但在他的控制下,“法轮功”始终十分重视网上的宣传。1996年“法轮功”刚刚开始在美国活动时,就利用网络来布法。“法轮功”在海内外的那些辅导总站、辅导站、练功点和众多的成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通过网络来进行联系的。其实,利用网络进行串连的并不只是“法轮功”一个邪教组织。不少其他的邪教组织也都在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和串连。这些邪教组织之所以利用网络,正是由于看中了网络的那些特殊的功能。这些功能是其他传播体所难以伦比的。

互联网络对传统的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据美国第三大媒体公司贝塔斯曼公司的调查,受互联网络提供的大信息量的影响,现在在美国,上美国在线(Americanon-line),月平均上网时间在24个小时以上的,一般就不再看CNN了。据另一家权威公司的调查,互联网的用户中,有46%减少了读报的时间,23%减少了读杂志的时间,23%减少了看电视的时间。

和传统的媒体比较,互联网络的优势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跨时空传播。不受时间、地点、频道、国界和气候的限制。只要一网相通,信息就会迅速地通向那里,并可及时地更新内容,扩大传播的范围和信息量,提高新闻的时效,有利于越来越小的“地球村”内人民的及时而广泛的交流。

第二,实行多媒体和多元化的传播。使传统媒体的各种传播方式高度融合,给受众提供全方位的、多维的、图文并茂和音像俱全的信息。

第三,交互性传播。为受众提供开放的双向的具有交互性质的信息传播渠道。

上述这些优势,都是其他传统的媒体所难以比拟的,因而对传统的媒体构成了威胁,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但是,就像广播和电视不能取代报纸一样,互联网络也同样不能取代报纸、广播和电视等传统的媒体。

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狄恩・米尔斯就持这种观点。他认为在互联网络问世以后,平面印刷的报纸仍然会保存下来,“媒体的角色是永远不会改变的”,新闻记者永远要了解新闻、了解事实,记者的本位与原则不会改变。当然,他也认为传统的媒体也必须接受网络技术,作相应的调整。

目前形势的发展正是这样。传统的媒体(主要是报刊)正在迎接网络的挑战,并积极地利用最新的网络科学技术来壮大和完善自己。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利用网络技术创办网络报刊,即电子报刊或称报刊的电子版。

我国从1993年起就开始尝试报纸的电子化,第一个试刊报纸电子版的是杭州日报,上距美国的第一家电子报刊《圣荷塞信使报》的创刊只有6年。第一家专业化的上网电子刊物是1995年创刊的《神州学人》。到1999年初,全国已有127家报刊发行了电子版。其中以人民日报的电子版发展得最快。她创刊于1997年1月1日,已经成为目前中国国内信息量最大、更新速度最快的新闻媒体网站。她囊括了人民日报系统的11家报刊的全部信息,并根据时事报道需要,及时推出新的信息。每天从凌晨4时至21时更新15次新闻。目前存有约18MB(兆)约900万汉字的数据量,最高的一天的流量达到40GB相当200亿个汉字的信息量。去年科索沃危机爆发期间,她的最高日页访问量曾达到124万(pageview),最高日点击量达到1258万次。在全世界的中文报刊电子版中,首屈一指。此外,新华社的网站和光明日报、证券时报的网络版,也都以内容取胜,深受网民的欢迎。

其次是利用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来采集新闻和有关的信息。报纸从互联网上取得大量的新闻资料,以此为基础改写成新闻或大块文章,已经不是什么秘密。香港凤凰卫视还专门设立了《网络传真》专栏,由主持人在荧屏中现场上网,向受众通报网上的最新信息。此外,不少媒体也利用互联网来播发消息。上海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从1998年12月31日起,还利用互联网来播发节目,当天的中英文双语元旦晚会节目就是通过互联网播发出去的。

正像德国IFRA研究发展协会总经理冈萨・包却尔所说的:“报纸必须善用科技,高品质的报纸,才是有竞争力的报纸。”只要充分利用了最新的网络科技,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新旧媒体是可以并存的。就像电视兴起以后,收音机和报纸变得比以前更好了一样。互联网是不可能完全取代电视、广播和报纸这些传统媒体的地位的。

互联网络的发展,也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教育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除了政治、思想作风、知识、业务等方面的要求外,还应该学会熟练地操作电脑,并具有快速利用各种电脑软件检索资料的能力,有条件的还要学好英文,直接进入因特网。对于新闻教育部门来说,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等方面必须作相应的调整。在高等学校的新闻系和新闻学院开设网络方面的课程,使未来的新闻工作者人人掌握网络技术,同时增设互联网络专业,培养这方面的专门人才,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互联网络已经向我们走来,它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影响,是前此的传播手段所难以比拟的。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只要充分地掌握最新的网络技术,为我所用,中国的新闻事业必将在新的形势下得到更大的发展。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