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短房:维基泄密和阿桑奇

作者:陶短房发布日期:2010-08-05

「陶短房:维基泄密和阿桑奇」正文

维基泄密网站的历史并不长,2006年,这个自称在瑞典注册的网站挂靠在“阳光通讯社”主页下首次出现,2007年1月独立,最初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就在网站独立的当月,自称“资讯董事会成员”的阿桑奇对美国《纽约客》杂志表示,不要小看他的维基泄密,因为他拥有一个大资料库,资料库中有120万份秘密资料,这些秘密资料要么属于各国核心机密,要么事关许多大企业的隐私,一旦公布,将震惊世界,而他和他的维基泄密为了“捍卫新闻自由、反对强权、压迫和不道德行为”,将陆续把这项秘密大白于天下。当然,此时人们只是姑妄听之。

其实还在挂靠期间,维基泄密就已经开始“泄密”了,2006年12月,它公布了第一份秘密文件,内容是索马里过渡政府总统谢赫试图暗杀索马里极端势力首领、伊斯兰党负责人哈桑.达希尔.阿维斯,而且是以“媾和”为幌子。然而国际社会关注索马里的仅仅是海盗问题,陆地上谁当家,谁作乱,他们搞不清楚,也没兴趣搞清楚,阿桑奇几乎讨了个没趣。

2007年8月31日,英国《卫报》刊登一系列信息源来自维基泄密的文章,披露了肯尼亚前总统莫伊家族的一系列舞弊丑闻,算是维基泄密的第二炮,不过莫伊已经下台多年,而肯尼亚在西方世界并不是个很受关注的国家,维基百科也并未能因此扬名立万,只是得到更多媒体的关注。

这年底,维基泄密一举成名:它通过《卫报》,公布了美军“三角洲”部队在关塔那摩对待囚犯的“标准程序”,其中有很多虐待性内容,这些此前均为美国军方竭力否认。它还在自己网站上全文刊出一份编成于2004年的“对待囚犯手册”,其中甚至详细注明了各种审讯手法的演变,哪些是以前允许而现在不允许的。

2008年4月,维基泄密把矛头对准所谓“科学教”即达基教派的丑闻,该教派历史上曾围攻揭黑记者达10多年之久,一般媒体为免麻烦多远远避开,维基泄密敢摸这个老虎屁股,名声自然又响亮了不少。

当年9月,维基泄密又披露了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阿拉斯加州长佩林的私人雅虎邮箱账户记录,其中有不少个人隐私,和有争议性的政治行为痕迹,但更有争议性的是维基泄密这一做法本身,最终事件因联邦调查局的介入,几乎演变成一件刑事案件。此事令维基泄密名声受损。

但它很快卷土重来:2008年,维基泄密公布了极端组织“英国国家党”党员名单,其中包括不少军官、警官和政府工作人员这项被明令不得参加类似组织的成员;2009年,公布了许多标注为绝密的联合国和美国国会文件,并通过披露参议员候选人考勒曼的银行记录,让后者名声扫地。

2009年11月,维基泄密披露了一些气象和环境学家在东英吉利大学的讨论实录,这些实录表明,为了推动减排,这些“气候研究组”成员涉嫌误导公众,使之相信气候变暖的“证据”,这次泄密影响深远,《卫报》曾有文章指出,在此之前,减排几乎成为“神圣使命”,维基泄密的举措,让反对者重新变得理直气壮起来。

维基泄密的矛头还对准了许多大企业,披露了如冰岛银行违规、秘鲁石油招标丑闻,和跨国企业在科特迪瓦倾倒有毒物质等秘密资料,这些行为让它获得了许多荣誉,如2008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的新媒体奖,和大赦国际2009年英国媒体奖。

2010年,维基泄密让美国情报部门感到不安,这年3月,该网站发布长达32页的美国国防部“2008年3月反情报分析报告”,其中涉及诸多网络监控方法和内容,引起轩然大波;4月,维基泄密公布视频,表现了2007年7月12日美军在巴格达炸死两名路透社工作人员的画面,画面中美军并没有受到明显威胁,却大打出手,画面曝光后一周,维基泄密成为在谷歌一周搜索排行榜中新增搜索数最多的主题词。

紧接着就是广为人知的阿富汗秘密文件泄露事件了:2010年7月,阿桑奇同时向《卫报》、《明镜周刊》、《纽约时报》表示,自己将公布超过92000件有关美军和盟军在阿富汗战场上的秘密文件,其中很多将是“颠覆性”的,7月25日,文件开始披露,29日,加密的数据库被上传到网站上,此次泄密的影响,被比拟为不亚于著名的“深喉”事件。

事件还在发酵中,影像尚难最终估量,人们最关心的是,维基泄密是怎么获得这些情报的。

早期阿桑奇曾极力渲染维基泄密的“自由主义”色彩,吹嘘或暗示自己的支持者从一些“支持黑客行为的政府情报系统”里依靠“黑吃黑”获得信息,但按照许多圈内人的分析,这种说法更多是玩噱头,并有掩盖真实情报来源的嫌疑。

阿桑奇是澳大利亚人,年龄、身世存在许多谜团,但他的父亲被怀疑为澳大利亚著名邪教组织“圣汀尼克坦公园协会”负责人、瑜伽教练安尼-汉密尔顿.伯恩,他学历不详,据说在37所学校和6所大学读过书,但没有一所读到毕业的,通过自学,他成为一名出色的黑客,并曾经环球旅行,直到护照磨损无法使用被吊销。

在维基泄密出名前,他默默无闻,这也符合所有黑客的特性。维基泄密出台后,他开始频繁露面,但一直避免踏上美国国土,因为他担心自己会被美国人送进监狱。他和维基泄密曾多次遭到美国、澳大利亚和瑞士等国司法机构的调查,被多家机构起诉,网址被多次封闭,但每次都能侥幸过关。

虽然他每次都以“保护信息来源”为由,拒绝披露线人,但一般认为,他的情报要么来自内线,要么是黑客行为所致。佩林事件中,由于事涉私人邮箱,美国情报机构采用了侦查手段,最终锁定了民主党政治家迈克尔.凯尔内尔之子、大学生大卫.凯尔内尔,认定后者是入侵佩林邮箱的黑客,而阿富汗泄密事件的关键人物,则是美军情报员布拉德利.曼宁,他也被许多人指为此次阿富汗泄密事件的情报来源。不过也有人指出,曼宁只是个基层情报员,不可能接触到如此众多情报,尤其是如此众多伊拉克以外的情报,如果真的是曼宁泄密,那么美国情报机构的保密体系实在太业余了。

“维基泄密”的名字之所以叫维基,意思是该网站也要像维基百科那样开放,允许普通人上传、修改,但如此显然会降低泄密的含金量,因此至今这仍只是个“远景目标”。

该网站成立之初,标榜有许多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异议团体加盟,并称有“琼斯母亲”这样著名的非官方媒体加入,但后者很快宣称与维基泄密无关。它的服务器设立在秘密地点,并设置了复杂的防黑客机关。网站的资金来源全部依靠捐赠,尽管它与许多正规媒体屡屡合作,但只收到过个别媒体(美联社、洛杉矶时报和全美出版业联合会)的私下捐款,最大一笔据说也只有500美元。网站的工作人员都是志愿者,除了免费带宽和存储器外别无提供,而向他们爆料者也得不到任何报酬。据阿桑奇自己称,John S. and James L. Knight Foundation曾拟向他提供50万美元资助,但被拒绝,而该基金会则宣称并没有通过这项资助计划。

去年12月24日,阿桑奇曾宣布维基泄密陷入财政危机,银行账户多次被冻结,服务器租金也出现缺口,急需新的财源,这也被认为是他在2010年屡屡出现大手笔的动机之一。

尽管阿桑奇和维基泄密风光无限,但在黑客圈的争议却越来越大,一些黑客认为维基泄密“坏了规矩”,开始与之保持距离,佩林事件之所以破案,网站管理员加布里埃尔.拉姆津尼亚的合作关系匪浅,而曼宁的落网则源于著名退役黑客阿德里安.拉莫的举报,后者在举报前曾经历过痛苦的思想斗争,因为他不仅曾经是维基泄密的支持者,甚至不久前还向这家网站捐过款。

上一篇 」 ← 「 返回列表 」 → 「 下一篇